第 95 部分(4 / 7)
助而开始铸造大炮。
袁崇焕在政治上属于魏忠贤的敌对派系。他中进士的主
考官韩爌、保荐他的御史侯恂等都是东林党的巨头。袁崇焕
当然不肯克扣军饷去孝敬魏忠贤。但为了大目标是守御锦州、
宁远,他也相当的委曲求全。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
崇焕如果不附和,立刻就会罢官,守御国土的大志无法得伸,
因此当时也只得在蓟辽为魏忠贤建生祠。
但魏忠贤仍是不满意。所以虽有宁锦大捷,袁崇焕却得
不到甚么重赏,只升官一级。奉承魏忠贤的官员却有数百人
因此大捷而升官,理由是在朝中策划有功,连魏忠贤一个尚
在襁褓中的婴儿从孙,也因此而封了伯爵。魏忠贤是太监,没
有儿子,只好大封他侄儿,封他侄儿的儿子。
魏忠贤这时更叫一名言官弹颏袁崇焕,说他没有去救锦
州为“暮气”。袁崇焕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只得自称有病,请
求辞职。魏忠贤立刻批准,派兵部尚书王之臣去接替。
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当然是大喜若狂,而听到加给袁
崇焕的罪名与评语竟是“暮气”两字,恐怕大喜之余,却也
不免愕然良久吧?袁崇焕这样的人竟算“暮气沉沉”,却不知
谁才是“朝气蓬勃”?
袁崇焕离开宁远时,心中感慨万千,可想而知。那时他
还只四十岁左右,方当壮盛的英年,正是要大展抱负的时候。
立了大功反而被迫退休,他的部属将士既感诧异,更是忿忿
不平。他写了一首诗给一个部将,诗中说:我们慷慨同仇,间
关百战,功劳不小,皇上的恩遇也重。但我的苦心,却只有
后人知道了。建功立业固然很好,回家休养也是不错。对于
③
我的去留,大家不必感到不平罢。这首诗显得很有气度。
不过他对于天启皇帝,还是十分感激的。他本来是一个
七品知县,自天启二年到七年夏天,短短的五年半之间,几
乎年年升官,中间还跳级,直升到“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