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 / 7)
说话者穿的是二品官服,是朝廷派来的使臣。
李曜对此并不惊讶,只觉讽刺。
年前朝廷气势汹汹讨伐大宁,李曜不费一兵一卒,便让数十万大晋军丢了大半此事已传遍各国。
东海的琅琊王同李曜交好,专门给他送来一封信,短短数语,满篇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另外的南蜀、南楚、南汉、南诏四国,同晋室虽为盟友,更是竞争关系,前朝后宫茶余饭后谈的也是这个,多半是看石裘的笑话。
不仅是石裘本人,连带着整个大晋朝廷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地丢了个大脸。
作为表面上“弱势”的一方,李曜没有主动和谈,晋室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李曜不急,他有的是时间。
官家却急,尤其是在大宁与琅琊互送年礼,表明了结盟的立场之后。
这不,将将正月十七,堂堂二品大员礼部尚书姜之航便轻车减从来到韩家岭。
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对方估计是年都没过,便出发了可见,石裘当真是急了眼,竟然连体面都顾不上了。
然而,李曜并没有被他的“诚意”所打动,根本不乐意给这个面子。
李四郎大马金刀地站在厅中,面无表情地说:“大兄病了,不便会客。”
“竟是病了么?”姜之航混迹官场二十年,最大的本事就是演戏,且演得情真意切,“近来天寒,长安侯日夜操劳,莫不是染了风寒?”
“大兄身强体健,怎会忌惮小小的风寒?”李四郎语气生硬。
面对这个比自家儿子还要小几岁的少年郎,姜之航忍了忍,小意逢迎,“那是……”
“被官家气的。”李四郎丢给他一个“你自己体会”眼神。
姜之航当即噤声这话再谈下去,就不是他能承受的范围了。
不得不说,李曜把李四郎派出来打头阵,当真是机智。
姜之航浸淫官场多年,练就出来的一身好口才,然而在他这里完全使不上,李家四郎只要认准了一个理,那就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好在,姜之航是个识趣的,不仅没有指摘他的无礼,反而态度更加谦和,“既然侯爷身体不便,可有代为接旨之人?”
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觉得讽刺“代为接旨”,前朝后世想来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李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