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6 / 11)
等产地的红茶进行抗衡。
而华夏本土更为喜爱的绿茶、白茶在当时几乎已经没有了战斗力。
忽然想起乌龙茶的原因其实是夏安然猛然间想起受制于运输技术,如今的茶叶贸易和清末的中国一样,面临瓶颈。
绿茶不耐放,而且极度不耐潮。
在海洋贸易中,想要将绿茶走远洋路线在如今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绿茶的重要性却不必多言,在此时,无论是作为饮品也好,作为药品也罢,几乎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宋国的茶叶。
但是夏安然也在犹豫,因为他非常清楚茶叶在国际航运中意味着什么。
如今的海洋被大食商人掌控,而上次同他谈论时候,卖给他玻璃的大食商人便曾经说过航行过程中非常的艰难,因为坏血病时时刻刻有可能威胁他的船员。
当然这位商人并不知道坏血病这个名词,这是夏安然根据描述和史料得出的结论。
明朝郑和船队上很少发生坏血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茶叶,也就是说,如果大食商人知晓了茶叶的重要性……不,很可能他们早就知道了。
若非如此,他们也不至于会大批量得采购茶叶。若说仅仅是追逐一种寻常的饮料,宋的茶叶出口量未免太过夸张。
夏安然微微偏头思考片刻,还是准备将这件事等等同官家说上一声,他倒是不怕那些商队在有了茶叶之后能够航行得更远,毕竟这是一种世界航运发展的必然趋势,更何况,他们行的远,宋国的船航行距离亦是也不近。
何况现如今他们通过官方采买能够获得的茶叶也并不少,但是购买茶叶和舍得将茶叶给每个船员食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在这个人命不值钱的时代,只要不大批量的死亡,在航运过程中折损几个努力对于这些财团们来说绝对不是负担。
但是他倒是担心此举会引来更大的贸易差,从而招惹更多的窥伺目光。
对于夏安然的担心,他的兄长倒是十分淡定。
在听闻夏安然说明这种新茶的制作,是用茎叶而非今日盐铁司报上来的奢侈做法之后,赵祯几乎是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
面对这种几乎可以说是无条件的信任,夏安然也觉得压力有些大,尤其是赵祯都不问他这些知识是从何而来,就是单纯的他说了,他就信。
这种态度更是让夏安然多多少少有些惶恐。
夏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