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始皇陛下的书信(5 / 8)
回去了。
董慈听得仔细,看着这一幕心说可惜了,公孙龙的名与实理论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他建立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哲学柏拉图理念极为相似,可两人的地位待遇有些天差地别。
柏拉图是震惊西方哲学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其地位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公孙龙就悲惨得多了,他和他的理论学说在诸子百家中一直不被接受,大部分人都很嫌弃他,地位十分尴尬。
董慈正感慨着,冷不防听荀子温和地问道,“吾观小友神色,似是也知子秉此人?”
子秉是公孙龙的字。
董慈忙回道,“学生听过一些公孙先生的事迹。”
荀卿拂须颔首,目光温和带着鼓励,示意她大胆谈一谈。
董慈坐直了些道,“公孙先生曾讲过一件与孔圣人相关的事,事情是说楚王打猎的时候丢了一把弓,下人们来问要不要回去找,楚王说楚国人丢了弓,被楚国人捡去了,不必寻找,孔子听到了就说,楚王的仁义还不够,应该说人丢了弓,被人捡了去,不必寻找,何必特意要说楚人。”
荀卿与韩非皆是点头,董慈心里的紧张稍稍消散了些,接着道,“公孙先生的意思是,世人把楚人与人区别开,那白马与马区别开,也没什么错。”
董慈讲的是一段辨道的旧事。
孔子的学生孔穿去找公孙龙辨道,企图让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的理论,公孙龙用孔子的事迹反驳了孔子的弟子孔穿,孔穿被驳得哑口无言,此一战可谓面子里子都输干净了。
公孙龙意识到了普遍与差异,一般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可以说他在逻辑思维学上有很大贡献。
“然也。”荀卿颔首,想了想复又提点道,“子秉的理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他沿同样的原理提出的‘鸡三足’等,亦是用名称混乱了实质、夸大了差异区别,吾等听则听已,也须得自踱分寸,万物自然,凡事皆立于真实之上,切记勿要本末倒置,为辨而诡辩,反倒失了辨道的本心本意。”
董慈没想过有一天她还能听到荀子的教诲,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敬佩,先哲的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客观理智的对待任何事任何理论,万事皆讲究实事求是。
董慈与韩非等人都郑重地点头应下,董慈只恨不得将先哲的话录下来,每天都能听上三百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