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楞严宝经(3 / 4)
以此而来。秦前辈纠结的是此地修建的时间,而却在这些天的调查里,打听到一些远远早于王氏葵园的往事。这件往事虽然是传闻,但放到咱们这件事当中,有极强的巧合性。
他说。这王氏葵园早在隋朝时期,曾是一片塔墓林,当时的佛教文化还相当浅显,远不如后面唐朝时期的鼎盛,所以那个时期的僧人,大多以苦修为主,不设立对外的香堂以接纳百姓供奉,只是每天会出门化缘,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修庙的钱财,多数来自于民间大贾的捐助,不留功德箱。不收香火钱。从出家开始直到圆寂都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而圆寂之后也不会烧舍利,而是整个尸体坐缸,等超度完成之后,再以坐姿放入佛塔之中。当时的那片塔墓林,据说共有七十七座塔墓,这座寺庙,当时叫做“元光寺”。
我接嘴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早在隋代的时候开始,那个地方就已经是佛门净地了,是这个意思吗?松子说是的。但是在进入唐代之后,元光寺经历了战乱,所有佛塔都毁于一旦,寺庙也被烧毁,仅仅留下了一个地基在那里,成了一片荒地。可是还是陆续又僧人耳闻过元光寺塔墓林的名号,认为那才是真正僧人最终的归属,于是在唐代的时候,有一些预知到自己不久之后就会圆寂的老和尚,会不远万里提前动身,选择到此地坐化圆寂,死后让弟子修建佛塔埋葬,以效仿前人大德。于是这里在没有寺庙的情况下,就又出现了佛塔,几十年之间,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但是在留下十八座流派不一风格各异的佛塔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尚来此圆寂了。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如果说是一处灵气之地,并且在战乱后多年还在影响后人的话,不应该只有十八座才对。松子说这些他也没能打听到,但是听说那十八座塔就一直留在那里。唐朝盛传佛教,本地的一个官员听闻此地。于是就出钱修了佛堂,并没有修庙宇,只是留了一座佛堂在此,供老百姓供奉祭拜所用,由于有十八座佛塔,每座佛塔里都有一位得道高僧的尸体。所以这座原本没起名字的佛堂,被老百姓称之为“十八罗汉堂”。
松子说,原本十八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并不是这些和尚,只是这个名字被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去计较来路何处了。而当这个佛堂再一次远近闻名之后,有一位不明身份的人,曾经捐了一座铜身罗汉像到佛堂里,好让这罗汉堂实至名归,而这尊罗汉像,如今就供奉在归元寺当中。
我一听,于是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当初神秘人捐赠的罗汉,有可能是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