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3 / 7)
了大楚的每个角落。而且趁着这个机会,平安这边自然也跟使团取得了联系,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提前进京,将这一次拿到的消息都交了出来。
平安趁热打铁,让皇楚日报出了一期特刊,专门介绍南洋风物,各种路上见闻等等,务必要让绝大多数大楚民众知道那边的情况,朝臣们更是要烂熟于心,这样等到使团入京之后,面对他们才不会毫无准备,措手不及。
开启明智这件事,平安一直觉得,如果不能让他们读万卷书,那么增广一下见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老人的经验比年轻人更多?因为他们经历过更多的事,懂得更多的道理,见识也更多。所以只要让百姓们知道的东西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那么他们的眼界自然会开阔,看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再只囿于原本生活的小圈子。
这样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他们自然便会开始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而平安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实际上,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智起来。因为即便是在平安穿回来之前的后世,那些普通百姓之中,还是有很多根本不会去想这些大道理,也不关心国家大事,眼睛里只能看得见眼前的三寸之地,柴米油盐。
这种事情强求不来,他只要做到影响其中一部分人就可以了。
事实证明,这么做的效果很不错。
别的地方暂且不说,京城百姓现在提起南洋的事情来,已经能够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
他们原本就有一种天子脚下子民的骄傲,天然就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对于国事也比别处的百姓更加关心,现在有了何这种新鲜事,没有不过过瘾的道理。
而使团那边传来的消息,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江南的水泥路是第一个铺好的,现在从京城到崇州,快马不过七八日的功夫。就算不行,走上一个月也足够了。毕竟路好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很多的。
但是使臣生生走了两个月,一来是京城这边需要做些准备,二来也是为了让使团们更加明显的感受到大楚种种天朝上国的威势。
——而江南本来就是大楚最为富庶的地方,在大楚商人也并不算是贱籍,对于服饰的规定更是没有那么严格。所以路上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穿得起棉布或者绸缎。
这一路的见闻,彻底的折服和震慑住了那些小国来的使臣,让他们心中又羡又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