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2 / 7)
折理所当然的被赵璨留中不发。
顾文珩的做法,是他默许的,甚至是他推动的。一来这样可以让顾文珩立威,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二来也算是顾文珩的一种态度:他得罪的人越多,在朝中就越孤立,能够依靠的唯有皇帝一人,所以他只能做一辈子的直臣、孤臣。
只有这样,赵璨才会放心将一些事情交给他来办。
顾文珩充分的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对外面的传闻充耳不闻。抓完了人之后,他便直接带着人和证据回到了京城。他目前的职位只是巡查御史,并没有审问的权力,所以回到京城之后,人犯和证据都会移交给大理寺和刑部进行审查。
这件事情涉及到很多名官员,而且性质非常严重,皇帝不可能只让一个部门来审查,免得出现什么问题。
在赵璨的高压之下,这件事情的审讯进行得非常快速,不过几天时间,就将脉络彻底理清楚了。这些官员本都在同一个地方任职,彼此之间自然也是有不少联系的。而给他们提供保护和遮掩的人,正是江南按察使李嘉。
但是,其实人人都知道,真正的保护伞并不是李嘉,而是宰相许悠。
不过就算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没有证据的话,是不可能就这样拿下以为国之重臣的。尤其他还是皇帝给赵璨留下的老臣,尤其是皇帝才刚刚过世不到一年,赵璨连年号都还没来得及改,这个时候如果贸然处置许悠,很有可能会让人觉得他不孝。
毕竟“父死,三年不改其道”才是这个时代普遍承认的孝道。
然而坏就坏在其中一个官员也不知道是太紧张了还是太嚣张了,口没遮拦的喊出了许悠的名字来。这样一来,就算没有证据,有士林和物议在,许悠也不可能逍遥其外了。
这种时候,为了避嫌,许悠自然暂时不能再处理政事,所以只能上折子告病在家,以避嫌疑。直到这个案子了结,确定跟他完全没有联系之后,他才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
当然了,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到时候为了表示是皇帝错怪了他,要让许悠同意回来,肯定要三番五次下旨,他才会“勉强”答应。
然而事情却没有朝着许悠所希望的方向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少人都开口承认背后支持他们的人是他。否则的话,单是一个按察使,只不过是江南巡抚的属官,又怎么可能做到一手遮天呢?
要知道,在总览一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