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部分(7 / 7)
这道奏章,当然只有再度加深崇祯对他的憎恨。
崇祯二年春,袁崇焕上奏,说山海关一带防务巩固,已
不足虑,但蓟门单弱,须防敌人从西路进攻。这时蓟辽总督
是刘策,懦弱而不懂军事。袁崇焕看到了防务弱点的所在,第
一道奏章上去,朝廷没有多加理会,他再上第二道、第三道。
崇祯下旨交由部科商议办理,但始终迁延不行。拖到十月,清
兵果然大举从西路入犯,正在袁崇焕料中。首当其冲的,正
是刚刚发生过索饷兵变的遵化。
明朝初年为了防备蒙古人,对北方边防是全力注意的,好
好修筑了长城,设立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统偏
头、宁武、雁门三关)、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九大边防军
区,那便是所谓“九边”。东起鸭绿江,西至酒泉,绵延数千
里中,一堡一寨都分兵驻守。但后来注意力集中于辽东,其
他八镇的防务就废弛了。
明太祖本来建都南京,成祖因为在北京起家,将都城迁
了过去。在中国整个地形上,北京偏于东北,和财赋来源的
东南相距甚远。最不利的是,北京离国防第一线的长城只有
一百多里,敌军一攻破长城,快马奔驰半天,就兵临北京城
下。金元两朝以北京为首都,因为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
族,不敢深入中原,一旦有变,可以立刻转身逃回本土。明
朝的情况却根本不同。成祖对蒙古采取攻势,建都北京便于
②
进攻,后来兵力衰弱,北京地势上的弱点立刻暴露无遗。本
来,两个互相敌对的社会是不可能长期对峙的,僵持一段时
③
期之后,终究是非进则退。明朝既坚决不肯和满清议和,形
势上又无力进攻,再将京城暴露在敌人大兵团朝发夕至的极
近距离之内,根本战略完全错误。以汉人为主的中华民族所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