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买地(8 / 12)
企业惯来的要对厂职工的生活大包大揽的惯例有关。
一个国有工厂,它不但要负担所有员工的工资和工厂基本运营的成本,还要管着给工人们盖福利房,开办托儿所、幼儿园乃至小学中学和高中,供厂子弟们免费念书。
加上职工医院是免费给大家看病的,又有大批退休工人的退休金需要支付,而同时厂里更是接收了大批接父母班进厂的工人,还要给他们发工资,种种的算下来,你说说这厂子的负担能不重吗?
搁在过去,公有制独大,厂子就是负担再重,在只要生产出来东西就能变现的情况下,也是能负担得起的。
但是,自打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更加讲究竞争和效率。
在人家别的工厂能提供质量更好选择更多且更便宜的货源的时候,你纺织厂还是固守着原来的那一套——
因为厂里的负担重而不能给产品降价,没有价格优势。
因为没有新的人才和技术引进,生产出来的还是十几年前流行的那些东西,不符合市场潮流。
你说说,两相对比,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又会选择这又贵又不好的东西呢?
长此以往,这样的厂子自然就会因效益不好而被淘汰了,且还是速度相当快的那种,越是保守固执,最后死的越快。
要说纺织厂的情况其实已经是还算不错的了,有古建国一派的改革者在不断的做出努力,他们现在还不算是完全地被市场给淘汰了。
起码厂里职工的工资,现在都还算按时按量的发放着呢。不像有的厂子,只能发一部分工资,让职工不至于饿死罢了。
但即使是这样,纺织厂也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负担重,产生了亏损的情况。
其实能当上几万人大厂里领导的人,都不会是傻的,他们自然是看到了问题所在的。
只不过,人心难齐,有的领导年纪大了,就懒得再变动了,只想着熬到了时间顺利退休,不耽误自己退休后有更高的待遇可享就行。
而有的领导,则是有心改革吧,但却因大船难转向,有它长久的惯例存在,且还要经过更高一级政府的管理,没法儿自己做主,便只能尽量勉力维持罢了。
而古建国,很显然就是属于后一种的领导。
说了这么多纺织厂现在的困境还有那片土地的巨大投资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