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第三十节课(4 / 5)
跟真的一样的市井传闻。他讲得煞有其事,好像就是他亲眼看见,亲耳听闻——好像他也在现场,跟着他口中的“古人”一起,在舞乐声中双手合十,祈福祝祷,然后分一杯新酿的甘洌的米酒,祛除身上的晦气。
他说李白的这首诗,虚虚实实。月下花影,醉里狂歌,都是幻而美的意象;这之后还提到的天地、圣贤、大道、自然……高深玄妙,看不见摸不着。
整首诗里只有一件实物——“花间一壶酒”。
林落焰说,诗仙一人坐在月下花丛里,吵吵闹闹,又唱又笑……他心怀大千世界,在诗里俯仰天地,面前却只有一轮冷月,一壶冷酒——这不是狂放不羁,这是凄楚寂寞。
林落焰说这些话的时候,仿佛自己便在诗中,月下,花前。是他向酒寻乐,自得其乐,借酒浇愁,却无从解愁。他又从这些游离在文字之外的情景说回到课本,仿佛有一幅轻飘飘软绵绵的薄纱,盖在愁苦之上,隐去了那些沟壑纵横,只留下一个朦胧又浅矮的轮廓——“表达了诗人孤傲悲愤的寂寞情绪,也表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教室里非常安静,连呼吸声都十分克制。仿佛稍微做出一点声响,就会吹散刚刚笼罩在眼前的幻象。
“课本上的分析都是对的,但如果只背熟了这些简单的分析……未免辜负了千年前的那壶好酒。”林落焰说。
说着他又笑,然后抬眼一望:“不过你们现在也还理解不了,我说这些,只图个雁过留痕。”
“……那到你的年纪,就能理解了?”有人出声提了一句。
林落焰一皱眉,又笑了笑。
“我也不懂,”他说,“何况那时候的酒比较好喝,和现在的酒不一样……自动贩卖机里的听装啤酒,怎么能搞得懂月下白瓷盅里的桂花酿在想什么?”
“那时候的月亮也比现在明净得多,”林落焰又说,“所以李白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点都不夸张。天空干净的时候,月光澄澈清透的,就像枝头的积雪,叶上的落霜……哪像现在的月亮,跟一块掉在地上蹭了灰的煎饼似的。”
他说着朝窗外望去——好像那里有月光,有花影,有冰冷而清冽的桂花酿。
还有一只小猴子,捧着满把的山果,“吱吱喳喳”地要和他换酒喝。
李珍檬突然想起李白的另一句诗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