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沧海(12 / 15)
了如指掌。在向郑成功和盘托出后,何斌又给出了一个相当权威的结论:国姓爷收拾那帮红毛,小菜一碟!
打定主意之后,郑成功开始着手准备,一找向导二筹粮。找向导不难,郑军内部就有不少。只有粮食比较麻烦,还是得靠打秋风,要么找浙江,要么找广东,需要一点时间准备。
永历十四年(1660年)初,郑成功的筹粮队伍还没出发,奉命清剿郑成功的达素大军就南下福建,复台计划被迫暂时搁置。
由于厦门、金门城防坚固,清军又不习水战,达素没有取得预定战果,勉强对阵几个月后北撤。年末,郑成功的筹粮大军终于开拔,前往潮州。
永历十五年(1661年)正月,郑成功召集高级将领在厦门召开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复台。
在这次会议上,郑成功第一次小范围公开了复台的战略计划。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计划刚抛出来,便遭到一片激烈反对。
部将吴豪率先“吐槽”,提出了三大反对的理由:
其一,从大陆攻打台湾“水路险恶”。
其二,荷兰人“炮台利害”。
其三,台湾“风水不可,水土多病”。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去台湾不容易,打台湾更难。即使撞大运打下来,想在那个鬼地方活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吴豪去过台湾,发言比较有权威性。大多数将领本来就不愿意远离故土,听了吴豪的话,也纷纷摇起脑袋,认为此事不妥。
眼看复台的计划就要黄了,部将马信突然站出来,坚定支持郑成功的复台计划。
马信先是替郑成功讲明了复台的重大战略意义:打台湾,是要寻求更广阔的根据地,以利于长期坚持抗清斗争。(藩主所虑者,诸岛难以久拒清朝,欲先固其根本,而后壮其枝叶,此乃终始万全之计。)
接下来,马信从战术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打仗肯定是有困难的,但任何地形、任何敌人都是有相应的办法去对付的。(红毛虽桀黠,布置周密,岂无别计可破。)
其次,咱们闲着也是闲着,侦查一下未为不可,能打就果断打过去,万一不能打,再作商议也不迟。(今乘将士闲暇,不如统一旅前往探路,倘可进取,则并力而攻;如果利害,再作商量,亦未为晚。)
马信有理有据、言辞恳切,一边倒的态势得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