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沧海(11 / 15)
备启航。听到炮声,已成惊弓之鸟的“浙系”军队误以为清军来攻,纷纷逃散、溃不成军,张煌言被迫改乘小船进入巢湖。
张煌言采纳了当地抗清义士的建议,弃船登岸,准备前往皖鄂交界的英山、霍山地区。八月十七日,张煌言一行抵达霍山边缘,遭到已归附清军的褚良甫部阻截。走投无路的张煌言“变服夜行”,经安庆、建德、义乌、宁海等地奔向大海,历时半年之久,终于与留在浙江沿海的“浙系”残部会合。
向台湾进发
长江战役以失败告终,郑成功再次回到了原点,继续考虑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往哪里去?
再入长江?——不靠谱,清军已经被“打草惊蛇”,就算能进去,恐怕也出不来。
立足福建扩地盘?——更不靠谱,郑军虽然有点骑兵,但根本不是八旗兵的对手。即使趁人不备勉强占几个县城,清廷援军一到,还得坚壁清野往后撤,太麻烦。
天下之大,却无处安身,郑成功的心拔凉拔凉的,打算熬得一天算一天。
就在郑成功濒临绝望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点燃了他心中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郑成功听完这个人的话,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先前还黯淡无光的双眼瞬间炯炯有神。
在长江、福建都不靠谱的情况下,已经初显暮气沉沉的郑成功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台湾!
前来投奔郑成功的人叫何斌,原本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招募的“当地职员”,而且职位还不低。
何斌是从台湾逃回大陆的,荷兰人盘踞台湾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人就曾染指澎湖,后来被明朝军队揍跑了。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卷土重来,不仅重新占据澎湖,还向台湾本岛渗透。两年后,明朝军队收复澎湖,却对尚未设立行政机构的台湾本岛不屑一顾。从此,荷兰人得以在台湾立足,并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开始了殖民统治。
何斌详细介绍了台湾的地形地貌,其实郑成功早就掌握这些情况。他虽然没去过台湾,但郑氏集团长年垄断海外贸易,从郑芝龙开始就跟台湾有贸易来往,郑军内部熟悉台湾的人不少。
郑成功不是没有想过去台湾发展,但搞不清楚对方实力如何、自己能不能拿下,因此始终下不了最后的决心,毕竟郑军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旗下的高级官员,何斌对荷兰人在台湾的布防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