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反攻(17 / 18)
做好接应。
李定国派人联络郑成功之后,于永历八年(1654年)二月从柳州出发,经横州、灵山进抵廉州,清总兵郭虎弃城而逃。南明军相继占领高州、雷州,广东西部顺利光复。
尚可喜、耿继茂惊慌失措,一面向清廷求援,一面收缩兵力在广州布防。广东清军并不经打,远水又解不了近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二个孔有德即将在广东诞生。
悲催的是,意外的事情再次“意外”地发生。四月,李定国患病,一直到八月才基本痊愈。在此期间,既定的作战计划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的“战神”李定国身体有恙,脑子却不残,依然在坚持指挥。
真正致命的意外,是郑成功似乎“脑残”了,居然没动静!
六月,稍事停顿的李定国大军继续向前推进,意图夺取与郑成功约定的会师地点——新会。同时,李定国再次派人前往厦门,催促郑成功赶紧出兵参战。
六月二十九日,新会战役爆发。由于李定国身患重病,不能亲临一线指挥,南明军的作战士气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南明军缺乏水师助战,打起来相当被动。一个月过去了,近在咫尺的新会依然纹丝不动。
八月,李定国终于盼来了厦门的消息,但却不是好消息。郑成功使者姗姗来迟,言辞闪烁,李定国明白,援军是彻底没指望了。
郑成功两次“爽约”,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其实理由很简单。
其一,郑成功一心要做福建的“土霸王”,不想插手广东、帮别人打架,损耗自己的实力。
其二,郑成功正在假意与清廷“和谈”,趁机解决粮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想贸然出兵,打乱向清军“征粮”的原定部署。
李定国缺乏后援,局面越来越被动。尽管陈奇策率舟师于八月参战,控制广州出海口,切断了广州与新会的联系,但义师实力有限,南明军的形势依然在继续恶化。
新会牵制着李定国的大军,郑成功又按兵不动,尚可喜、耿继茂可以放心大胆地待在广州固守待援。
十月初三,病愈的李定国亲率大军向新会发起新一轮猛攻,地道战、炮战都用遍了,新会守军依然负隅顽抗。
新会确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城中的守军日子也不好过。
由于被围困了几个月,城中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饿着肚子的守军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