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1 / 6)
获得铜牌的运动员则容易想到,“幸亏怎样怎样,才不至于滑出前三名”。
在焦虑环境中,向上反事实思维会导致更严重的拖延。如果反事实情形与自设障碍联系在一起,那么人就倾向于原谅自己的拖延行为,以获得更多的自尊。如果延迟导致了不佳表现,人会用两种方式维护自己的自尊:“其实如果我准备报告时没有拖延,可能就已经得到晋升了。”当这两种因素联合起来时,要改进你的表现,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在不同的情况下,“原本可以”(could have)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你认为下一次自己也无力采取更好的行动,那么这样的想法会让你非常沮丧。你也可能会考虑今后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并计划采取能给你带来更好机会的行为。你有更好的选择:选择向下反事实思维,帮自己保存颜面。
·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曾经说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仍属未知。”如果你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你就会知道虽然已经发生的改变不了,你还是可以在今天采取更好的行动,塑造美好的未来。
·“原本可以”的超现实思维方式,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拖延。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通过反思和计划,你就可以让你的“原本可以”(could haves)少一些,让“真就做到了”(have done)多一些。
·你能够逆转反事实思维,把诸如“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修正为正确的反思。如果伴随反事实思维的,是一个被推迟了的尝试,就利用这个机会,去计划一个更有希望的战拖策略:你最希望完成什么?你能采取哪些改进措施?你什么时候实施它们?你怎样衡量效果?你怎么才能知道何时该调整计划?
·你可以进行透彻的分析,还可以做出最佳计划,但除非你把计划付诸实践,否则仍然只是幻想纸上谈兵自娱自乐,没有任何长进。为什么拖延本身会成为你战拖方案中的拦路虎?遇到“大脑短路”以及分心行为时,你又准备如何应对呢?
拖延思维是一种自动化的习惯,但是一旦你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习惯,你就具备了摆脱它的条件。这里有一些抑制这种自动思维的技巧:1)监视你的念头;2)识别分心心理(mental diversion);3)对分心心理发起质问;4)强迫自己去坚持原计划。
调整拖延思维的ABCDE方法
在诸多心理自助系统的建立者中,美国心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