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试(2 / 4)
什么不去报考表演系?”一名女考官问道。
真像啊!
和后世电视选秀节目,几个评委,对选手轮番提问的场面,简直如出一辙。
正是因为相似,王启年知道,太平庸的回答,回让现场的老师们失望。
现场的老师们,积极提问奇葩的问题,自是不希望听到敷衍的答案,而是希望听过有机智有个性的答辩。
“报考表演系?我也曾考虑过……”王启年故作认真思考半晌后,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被表演系录取的话,那就太浪费了我文学才华和想象力了!”
“噗嗤!”众考官纷纷笑了起来,现场严肃的气氛,一下子被王启年破坏了。
“此外,也是性格使然吧!我更想让别人按照我的剧本演出,而不太喜欢按照别人的剧本进行表演!”王启年补充说道。
一名老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考导演系?”
王启年坦陈说道:“导演、摄影之类的专业,我的专业优势并不明显。首先,将自己的摄影作品作为敲门砖,递交上去,就足以把我挡在门槛外了!另外,我并不觉得文学系比导演、摄影差,毕竟,文学系也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导演!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优秀的作家和编剧,要么不当导演,要是当导演,往往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好!”
“精彩的回答!”
现场不少的老师,都是文学系的,听到王启年的这个回答,一个个顿时觉得心生好感。文学系,是被严重低估了的系,绝对不比热门的表演系、导演系、摄影系要差!
“你的二试卷子上,谈到了韩国影视。限于时间和篇幅,写的太少,能更多谈一谈吗?”现场的五名老师,其中一名提问。
二试卷子上,王启年的文章对《秋菊打官司》电影的认识很是一般。
甚至,有点偏题,谈到了影视产业方面了。但由于他偏题的部分,言之有物,对各国影视产业的分析和见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这才是他能幸运的挤入三试的原因。
王启年点了点头,说道:“好的,举例韩国电影,是因为韩国电影的刚刚兴起没多久,且是低成本电影为主,有一定借鉴之处。若我们一开始就模仿好莱坞,这个追赶的难度很大,代价也太昂贵。
韩国电影早些年受到政策的禁锢,长达几十年的萧条,几乎是电影荒漠。无论是商业成就,还是艺术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