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有红包)(3 / 4)
以他们都不敢再借给顾芳了。”杨静气得瞪着眼睛,余学清那个榆木脑袋,居然什么原因都没问,就把粮票借出去了。
“你知道顾芳为什么要借粮票吗?说她家里没有粮食了,但她每年都这么说,借了的从来不还。我看余学清这点粮票,是要不回来了。”
王思婉自然是知道这些的,在书中,顾芳借粮票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她家里让寄粮票回去。
但是大义公社比较穷苦,每年知青能分到的粮食都是有限的,更何况顾芳又是个女知青,哪怕她再厉害,每天也做不满10工分的,更何况她干活也不算认真,能分到的粮食只能说勉勉强强混个饱肚子,多余粮食其实是给不了家里的。
但偏偏,顾芳的父母是吸血虫般的存在,一直对顾芳说,等顾芳年纪大一点的时候,就让她回来顶替她母亲的工作。
顾芳想回去,在这里呆着她早就呆够了,她做梦都想回去,更何况她年纪大了,要是再不回去,她只能嫁给村子里的人,或者是找个知青结婚。然后一起在这里呆着,扎根农村,过一辈子。
可她不想啊,她想回城里,她不想面对数不尽的农活,不想看到自己越来越苍老的样子,明明她才20出头,看起来却像是三十多的老妇女。
所以她把她父母所说的,顶替她母亲的工作,当成救命稻草,对她父母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所以她父母要粮票,她自然是答应的。
因为知青是只能分到粮食和钱,分不到粮票的,倒是可以到粮库用粮食换粮票,但是她哪里有余粮去换粮票啊。
所以她就打上了跟同院的知青借粮票的主意。毕竟村里那些人同样是没什么粮票的,有粮票不会借给她。而知青都是城里来的,手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粮票。
其实她这个主意打得挺好,因为她呆的时间长,每次来新人她都很热情,一般新知青对她的感觉都还不错,她借的话,一般就一借一个准。
至于还?这里的知青点每年都有新人来,有些知青呆一段时间就通过城里的招工,招兵走了。这人一走,那这借的粮票,自然就不用还了。
至于留下来的张巧巧等人,他们自然也是借给她过的,可她脸皮厚,我借了没错,可我的情况大家也知道,还的话就得饿肚子了。大家都是一个知青点的,没必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吧。
所以黄国庆等人要了一次两次,后面也就不再提了,当然这个教训,是暗暗记在了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