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4)
次日, 早朝。
宋问怀里揣上参萧略的奏折, 气定神闲上朝。
今日是大朝,大大小小的琐事很多, 整个一番下来,宋问觉得腿都站得硬直了,竟是还没等到朝上有人参自己,委实古怪。
他偷着用余光左右扫量,重点在礼部几个官员和那几个御史身上, 以及几个一看就是刺头的官员,奇怪的是他们竟然也老实得很, 完全没有要参自己的意思。
那些成日盯着长安县衙的人呢?
这般观察着每个可能的官员,时辰飞快,宋问猛地回神,竟然皇帝身边的内侍已经在喊:“有事起启奏, 无视退朝”了。
还真没人参自己?!
宋问颇有些遗憾地感受了下怀里的奏折。昨日设计的一连串好戏, 因为对方今日竟然不出招, 全憋回去了。
皇帝自然也收到消息,知道了昨日长安县衙闹出的动静, 虽然听说用衙门里从前剩下的瓦片勉强盖上了,但瓦片不足, 据说今日上朝前,衙门后宅厅堂屋顶还有个大洞。
内侍喊完话之后,朝堂上一片静默。
总不会是谁压下了参宋问的折子吧?皇帝绝不希望下头筛查折子的时候,揣测圣心, 有所偏颇,当即一副谈心的姿态点了宋问说:“宋爱卿,昨日长安衙门动静可不小啊,听闻今日上朝前,衙门后宅屋顶上还有个大洞没补上啊。”
皇帝一边暗示自己对京城发生大小事自有眼线,一边打量着满朝文武继续道,“朕还以为今日又要收到一份参你的折子了。”
礼部官员率先出来,行礼道:“启禀皇上,臣等尚未讨论出这后宅屋顶是否也列在宋大人可以改建的范畴,故而今日尚未形成奏折上报。这长安县衙不止后宅屋顶破洞一事,还有院墙上爬满了胡瓜藤一事。据闻已经有好些百姓爬上衙门外墙,窥伺衙门。只是这事,礼部也十分为难,毕竟宋大人依据规定,不曾在外墙上做出改建修葺,那胡瓜藤是自行攀援上的外墙……这当如何定论,臣等也无讨论出章法,故而未及时向皇上禀报。”
这般一说,那问题全是宋问的,礼部是勤勤恳恳为皇帝分忧,自行内部讨论出结果,才预备上折子奏报。
皇帝看向已经出列的宋问道:“宋爱卿,礼部的问题,你可听着了?你有何话要说。”
宋问上前一步行礼道:“启禀皇上,臣先说这胡瓜藤之事。”
朝堂文武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