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42(3 / 5)
话了。
周戈一早就知道这期节目聊天难度大,所以他主动承担起提问的任务:“甄老师,我听说您不是专业学摄影的。”
“嗨,我们小时候,哪有摄影专业?”提起过去,甄犁的话便多了起来,“我小时候家里穷,家里连个彩电都没有,电视信号也不好,总共就能收到五个电视台。后来我上了初中,学习也不太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负担重,所以我中途就辍学了,开始在外面打工。”
“这么小就出去打工了?”周戈惊讶。
“农村家庭,兄弟姐妹多,学习也不好,基本上都是小小年纪就出来打工赚钱了。”甄犁提起这个倒没什么自卑或自怜,脸上依然笑呵呵的,“我学习不好,不过我有个妹妹学习特别好,我就想多赚点钱,供她好好读书。”
在他们那个年代,家里哥哥姐姐辍学打工供弟弟妹妹读书的人不少,甄犁就是其中一个。他讲起自己的打工经历,说起在打工时看到工厂食堂的大彩电,才知道原来电视里的画面还有彩色的。
当时他们厂长的儿子在国外读书,暑假回来到厂里玩,有时候和工友们一起窝在车间学东西,有时候拉着几个小年轻工友去打篮球,没人陪他的时候,他就挂着个相机四处跑去拍照。
那时候厂子儿子用的还是老式的胶卷相机,有时候拍到好照片了,就去照相馆洗出来,如果拍了工友,就免费把照片送给工友留念。
当时甄犁已经在外打工两三年了,一直没回过家,就想给家里寄张照片回去,特意去拜托厂长儿子帮他拍一张在车间的生活照。
他本以为随便站在机器前笑一笑就行,厂长儿子却不同意,拉着他好一通说,又是摆姿势,又是换方向,前后拍了一个来小时,搞得周围工友都跑过来围观,甄犁那时很内向,被这么多人围着看,非常别扭,逐渐露了怯,不敢看镜头了。
厂长儿子把其他人赶出去,工友们才不听,嘻嘻哈哈地开玩笑。
不知道哪个人用方言说了句调笑的谚语,把大家都逗笑了,连甄犁都听懂了,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就是那一瞬间,厂长儿子拍了照。
后来厂长儿子洗出照片后,就给甄犁送过来,不止一张,足足七张。
大约是那天拍了一个小时,厂长儿子浪费了好多胶卷,非要扯着甄犁说明白他为什么要换角度找光线。
“摄影是很奇妙的,任何一点不同,都会造就镜头下画面的巨大差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