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3)
“欠债人?”孟玄云喃喃道, “皇上说的可是户部名单上最后的那一位?”
户部名单上最后的人名是简亲王赵廷彦,简亲王共欠白银二十万两,若皇上所指正是简亲王,为何成了血债,难不成还与宫廷阴私有关?
赵铮道:“与你想得差不离。不过皇祖父在意的并非银两,而是简亲王当年用这银两办的事。天圣九年,皇子们犯上作乱, 唯有赵廷彦置身事外,皇祖父的确曾有意将皇位传给他,改立他为太子, 但是暗卫在彻查谋反案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赵廷彦与犯了事的皇子们从无来往。”
孟玄云微微一愣,水至清则无鱼,一个人只要活着, 绝不可能不与身边的人打交道,赵廷彦与那些皇子原是兄弟并非仇人, 寻常的走动总归要有,若是连这些都没有,说明了什么?
要么就是赵廷彦异常谨慎,与人交往从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要么就是此人提前出手,抢在先帝调查之前,把自己的痕迹全部给抹掉了。
赵铮道:“皇祖父觉得不妥,一边稳住赵廷彦, 一边令暗卫加快调查,可仍是一无所获,他都要以为自己弄错了,直到发现当时的暗卫中出现了叛徒,皇祖父意识到,事情也许没他想得这般简单……”
“皇祖父经历了皇子叛乱,又要重组暗卫,也是元气大伤。虽然再查赵廷彦,仍未有确切的证据,后来获悉了一件事,原太子谋反前曾向户部借银,户部能外借的银子有限,这钱却被赵廷彦提前借走。看似无意之举,原太子恰巧少了这笔银子周转,谋反时诸多受制。皇祖父由此推断,赵廷彦至少是知道太子要谋反的。明知如此,却装作毫不知情,坐收渔人之利,令皇祖父很不喜。”
赵廷彦应是早就打算好,太子或别的皇子登基,对他来说并无好处,他需要的是先帝在这场叛乱中的胜利,才能轮到他上位,故而通过借银打击原太子,或许他还用了别的手段推波助澜,都聪明地一一抹去,先帝怀疑,暗卫背叛也是赵廷彦搞鬼,可是当时的先帝并没有实证。
“赵廷彦已胜券在握,先帝不甘心把皇位交到这人手上,决定另立储君,也是对赵廷彦的试探与惩罚。”
赵廷彦最想要皇位,先帝偏不给,不止不给,还要他看着别人登基,对别人俯首称臣。
立赵铮为储,赵廷彦若是反了自不必说,若是没反,先帝也能有时间继续追查。一个人只能一时不漏出马脚,不可能一辈子都藏得好好的。
孟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