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2 / 3)
赵铮对苟御史的表现很是满意,装模作样把人喝退,道:“既然吏部尚书身子不适,那便好好下去休息诊治,吏部的事朕自会找人处理,你不必再操心了。”
吏部尚书最后是被人抬了下去,与他干过同样事的几位大臣魂不守舍,简亲王授意他们联合起来为难皇上,吏部尚书不过是依计而行,原本可大可小,御史开了个头,一部尚书,皇上竟说免就免了……
众臣这才想起,简亲王请辞之时,也是差不多的情形。皇上哪里是很好说话,根本就是等着他们自己把短处都递上来,好挨个收拾吧?
吏部尚书已被抬走了,下一个是谁?以前觉得简亲王权势滔天,可皇宫已是皇帝的地盘,朝中皇帝也有慎亲王等人的支持,慎亲王一脉本不能与简亲王抗衡,可是如今慎亲王世子赵钧已在刑部站稳了脚跟,吏部尚书紧接着也要换人,相比之下,简亲王却丢了六部总领一职,还不知何时能够回朝。
还有至关重要的军权,先帝年间皇子们犯上作乱,为何没能成功?因为军权始终捏在先帝手里。几位手握重兵的将军虽还没换成皇帝的人,却都是先帝纯臣,对先帝忠心不二,皇上与简亲王之间,他们会帮谁?
答案再明显不过,因为皇上才是先帝亲自选中的储君。
一心想让简亲王重返朝堂的大臣有些动摇了,这天下终究是皇帝的天下,他们如此替简亲王卖命,往后真能有好处吗?
吏部尚书的位置,皇帝令左右两位侍郎一起暂代,很明显是要从中挑出一个得用的,皇帝的处置合情合理,吏部左侍郎虽也是简亲王的人,这时还会放着阳关道不走,继续去走独木桥吗?
众臣心里七上八下,赵铮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先慌起来,杀鸡儆猴十分有效,以至于第二日,龙案上鸡毛蒜皮的奏折都没了,当官当到这个份上,就不会是蠢人。
罢免尚书并非小事,简亲王这一次明明白白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的压力,以前是他太小看皇帝了,他不能坐以待毙,叫朝臣施压这一招不好使,赵廷彦连夜去拜会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宗亲,甚至还让生母桂太妃去往行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赵廷彦的举动,赵铮都清楚,一笑了之,太皇太后已是惊弓之鸟,没能力也绝不敢帮简亲王,宗亲们若是以先帝名义求情,兴许会有些难办,不过他也有办法解决,眼下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孟小侯爷入朝。
写着五部的纸,小侯爷挑选不出,干脆揉成五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