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3 / 4)
宫室就连傅平秋都没有进去过。他把我带到一个人不算多的室内,指给我看一个展示柜里摆的一套紫檀木餐具。
杯子、碗、盘子、筷子、筷架……无不精雕细琢,我一眼就认出了其中那只内部藏着“双鱼戏珠”的酒碗!我本以为仿品的雕刻已足够精细,眼前的真品则更上一重天。
“这套餐具是去年年底一位收藏家捐给故宫的,主鉴定由我负责,原本是崇祯嘉兴富商周永惟的家产,他死后家道没落,一度作为抵债充公了,后来的战乱中又流落世间。紫檀木多是用作大型家具,作为餐具的很少见,因此这套藏品能保留下来很难得。”傅平秋道。
我问:“那岂不是少了你这个鉴定员,它们就没有来历了?”就像一个经历了无数战乱的英雄,到最后却留不下一纸丰功伟绩的证明。
“也许吧。”傅平秋不置可否,“收藏家自己知道来历是最幸运的,但很多时候收藏家传了几代之后也弄不清藏品的来历,这就要靠我和我的同事们了。”
傅平秋带我走到了不远处另一个玻璃柜前,我注意到他的眉头渐锁,脸上浮现出一种不快又惋惜的神情。柜子里也是一套餐具,这套是清朝光绪年间的陶瓷制品,放在中心的是一张染着山水画的大瓷盘,梅子青的色泽如君子般温润清丽。
可惜靠近后就能注意到,大瓷盘边缘有几道裂纹,尽管修饰得很好,仔细看还是能看见。
傅平秋告诉我这套瓷具是年初国家文物局从西安一个文物贩子手上截获下来的,那个文物贩子被抓时走投无路,举着瓷盘威胁警方,如果敢抓他他就打碎盘子。警方尽了最大的努力去保护,这件盘子还是被他损坏了一部分,靠后期修补也无法还原成原来的样子了,实在令人惋惜。而傅平秋是后来才被叫去鉴别的,他第一眼看见的就是碎成几片的瓷盘,气愤得不行。
“妈的……这人简直是畜生!”我骂道。想不到在现代也能发生“完璧归赵”的“故事”。
他叹了口气道:“后来把工作上的不愉快发泄在你身上,是我不对。”
原来就是那一晚……我的脸红了一红,接着十分理解地拍拍他,“没事,谁遇到都不好受,这就跟有人把我辛辛苦苦编了一夜的代码一键清除的感觉一样……”
“哎,”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想起你在‘遇到灵异事件’那篇x乎回答里好像提到过什么‘木工厌胜’,什么A小姐家闹鬼了,读着还有点毛骨悚然……一开始我还不信,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