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回程(1 / 3)
不管别人怎么看包黑子,徐世杨对他的观感都是完全来自一世的传统故事和电视剧。
他是否愿意跟主战派站在同一战壕里,对徐世杨来说并不重要——实际这趟江南之行,徐世杨连带对主战派都相当失望。
那些人充斥着各种拿北伐当名牌的投机主义者,真正为北定原而出力的人非常少。
当然,这也并不值得怪——利益使然而已。
对大周高层来说,能用每年60万银绢买来和平,当然每年花几千万贯还要承担战争风险的北伐强得多。
即使对底层人,徐世杨去杀几个鞑子确实能成为民间口口相传的英雄人物,有人主动把他的事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和戏剧都不怪。
但若是征募他们家的男丁去九死一生的战场,征收他们的收获做军粮,只为了江北那片其实跟小民生活并无关系的土地,时间稍微久一点,肯定也不会得到民间的支持。
简单来说,江南成平日久,北伐已经成为朝堂没有需求,民间没有基础的事情罢了。
不能解决这种利益问题,永远不要指望江南的朝廷北伐。
所以,从江南拿点支持可以,真正恢复原,只能靠自己。
一行人来到码头,登瀛洲已经全员到齐,只要把二十辆骡车的最后货物装船,可以出发了。
在码头,徐世杨得到了这次江南之行的最后一个收获——一张带着甜甜香薰味道的丝绸手帕。
给他送来这玩意的是一个还未长成的小丫头,听她的意思,是小樊楼横波姑娘的侍女。
随手帕送的,还有一封信。
徐世杨打开看了一下,不出所料,这还真是一封情书……。
情书的开头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小诗,然后是非常直白的表明写信的人自愿长伴收信人的左右。
甚至,横波暗戳戳表明,自己已经攒够了赎身钱,这方面都不需要徐世杨操心。
“真是……,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看完信,徐世杨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不认为自己有这种一晚让顶级花魁爱自己,不惜托付身心钱财的魅力。
横波之所以会送过这封信来,恐怕是跟士人才子混的久了,对一个完全不同风格的男人很好,以及对昨夜救命之恩的感激吧?
说起来,那横波最多16岁,真正情窦初开,特别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