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北宋(九十一)(9 / 13)
庆了。
这一年的腊月,宋国过的格外热闹,前来进贡的小国达到了历史最多,便是往常不多来往的高丽、龟兹、黔州蛮、甘州回鹘、沙洲回鹘,便是连去岁被剥夺了进贡权利的党项也派来了使者。
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女真族晏端等一百八十四人跨越宋辽边境线请求内附,宋主答应了。
倒是辽国,由于其新继位的帝王年龄要小于赵祯,按照之前说好的规矩,如此辽国便成了“弟”国。
其便也以此为由,先一步派出了使臣团,这一使节团紧随五军的步伐抵达了汴京城,此后便眼睁睁看着宋国人民各种欢庆他们打败了辽国。
这般尴尬时候却并不避嫌的姿态引来了众人的侧目,如此能忍他人之不能忍,只怕恭贺新年是假,打探消息是真。
尤其是宋国忽然间强大起来的原因,无论是全覆盖的甲胄,亦或者是投石机、弓弩。最重要的是这其后可有能干的匠人,还是有旁的新技术。
宋国军队此前的抗兵能力极其优越的板甲成功引起了辽国军队的注意,宋军主攻,清缴战场的时候基本都将板甲收回,但即便再小心也难免遗落几具,这些板甲都被辽国人拆了开来。
坦白说,以如今的冶炼技术,想要人工打造出这样一幅板甲的难度并不算高,难的其实是覆甲率。
铠甲的冶炼重点便在于其厚薄一致。
空隙之处肉眼难辨,在实际装备过程中却极容易让这些地方成为破甲点,但是宋军被收缴的铠甲却能够基本保持厚度一致,而且主要甲面是一块精铁。
此前宋辽之间的科技水平差不多,无论是武械的攻击能力,还是甲胄的防御都是宋略高一筹。毕竟宋人的军队弱,自如此,便不得已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升级武器之上。
而且宋国的矿产资源要优于辽国,这一点再羡慕也羡慕不来。
最初辽国匠房的意见是宋国人得了更好的矿,但是待到将甲胄进行试验后,这一可能性便被排除了。
铁和精铁不是一个等级,无论是硬度、韧性均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绝非是一个铁矿和一个好工匠能够将之摆平的,宋国一定研制出了新的冶炼方式。
数年前,立于黄河沿岸的炼钢厂便已经引起了契丹族们的注意,但是其环境太过封闭,纵然辽国人想尽办法往里头插人也无济于事,为了保证里头资料的安全,赵祯直接划分了一整个工业区,将原材料区和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