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红楼(二十九)(5 / 6)
春闱时后他写了怎么赚钱以投入农业为开始。
殿试他写了要达成众多目的,前提是要赚钱。
朝考这人也画了一巨大的饼子,结果十分美好诱人,前提是投钱!
哪来的钱!
作者有话要说: 呃,虽然不知道你们有木有注意到,文章里面有一个小TIP,是作者君查了资料才知道的哟。
就是黄河在明清时候入海口不是渤海,而是黄海。
作者君是个90后,(将将踩线那种)实话说我小时候还有发生过黄河长江决堤的情况,98年抗洪救灾估计很多小年轻们都已经没有印象啦,但是作者君那时候坐在电视机前,哭的眼泪稀里哗啦的,尤其是官兵被硬生生冲走的一幕,可能这辈子都忘不了了。
所以这章里面夹带了些私心,粗略得写了些黄河治理的事。
新中国自建国就开始治理黄河,现在黄河在很多人眼里都已经是一条相对比较温顺的河了,甚至比起洪涝,听到更多的名词都是断流。但是在古代的各个朝代,她都是非常残暴的。
黄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沙太多。实则这些沙养分很足,但是并没有办法去利用。
作者君当年高考3 1是加地理的,老师教黄河这节课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地上河”这个词汇,起因就是黄河泥沙量太大,下游又干旱没有水流补入,黄河水势减缓,泥沙堆积,最终把黄河抬高,决堤。
国家目前的治理方法我查了下,是在中上游建堤坝拦沙,同时中游退耕还林(这个我8年前高考看到的词汇,现在居然真的实现了)但是问题也有,沙子堆积的利用以及大量堤坝、水电站建立后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泥沙的再利用,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评论区有没有知道这事的宝宝?)现在似乎是做建筑材料?
其实我想说,自然灾难真的是,无论多强大的国家,多高的科技都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和解决。
只能一点点努力,新中国在高科技,高耗材的情况下都治了六十年,如今官方也只敢说“略有成效,继续努力”在古代,真的非常的难。
所以皇帝知道这个可能可行,但是目前也只能暂且安置。
PS:没想到吧,我要换地图不呆在京城啦。
你们一定以为夏夏会中一甲然后入翰林是不是(骄傲得抖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