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3 / 4)
齐越趁机道:“柳公子,你要是真有愧,不妨先进屋去,和王爷说个明白。”
柳青云本就是玲珑心思,先前是在牢里不知世事,现在心窍转动哪有不明白的理。两人前脚继后脚地进了屋,都在案桌旁入了座。
柳青云因方才摆了脸色,有心弥补,忙道:“王爷想知道什么?但有我能出一份力的,绝无虚言。”
殷元昭这才将他缘何来锦州,如何自任辉口中知道他的来由一一道出。
柳青云先是赞了声无巧不成书,随即又是一怒,凤目圆睁,忍不住拍着桌子道:“竟然还有这么一出。平□□压百姓还嫌不足,竟然这般欺上瞒下,真真可恨。”
殷元昭道:“他们无非倚仗有靠山。你是因何得罪他们?”
“这……说来话长。”
原来柳青云是绵州人氏,自幼失怙,一直靠着叔伯过活。半年前伯娘婶娘道家中生计不济,让他前来投奔锦州的姑母。两地相聚数百里,待他寻到锦州,得知姑母一家早就搬离。他心知伯娘婶娘容不下他,也不愿回去看人脸色,就在锦州赁了个小院,一边靠卖字画为生,一边准备来年的进士科。在锦州时日虽短,所见却不比绵州清明。他刚摆了书画摊子,就有杂吏上前收取税银,交不出就掀了他的摊子、毁了他的书画。他据理力争却被关进刑牢吃了一月牢饭。出来后乡邻偷偷告诉他,要在锦州过活,就要学会逆来顺受,要不然有苦头吃。
柳青云既立着青云志,怎忍看吏治败坏,随即写了一篇讥讽文章指桑骂槐。有支持他的学子暗中传阅,不料被“体恤民情”的韩敏在茶楼听见,又进了一次刑牢。
“这是第三次了,”柳青云愤愤不平数着手指,“前两回还有个理由,这次直接闯进家门把我关了进去。”他大口进了一碗茶,继续道:“我之前还以为自己是白日里撞鬼运气太背。现在才明白过来,估计是知道王爷您要来,怕我出来拦轿喊冤,坏了他们的好事。”
“牢狱里可还有这样的?”
柳青云皱眉:“这就不清楚了。牢中关押的人犯太多,我也不曾与他们说过话。”他饿极了,闻着香味眼睛不自觉地瞄了瞄。
殷元昭将点心碟子往他那里推了推:“你不曾想过上告?”
柳青云指天发誓:“怎么没想!第二次出来我就想去上京,反正也要进京赶考,早去晚去也无甚差别。民告官不就杖三十,能为民除害也是男子汉当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