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假如让我活下去(2 / 5)
菲菲说过,他爸也是打小在农村里土生土养长大的,十六岁就背井离乡跟着村里的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帮瓦匠们拎水泥碗子和扛钢筋水泥板,日晒雨淋的,又吃不饱穿不暖,晚上还得睡在床板比馒头还硬的工棚里。
那时候的柳菲菲的父亲也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青涩的少年,当别人还在学堂里享受着美好的校园的时光,他却已经开始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许就是在那一段磨砺人意志和耐力的时光里,菲菲的父亲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在承受住社会上摸爬滚打的风霜雨打。
后来建筑工地的一个承包商老板看这个年轻人做事勤恳又踏踏实实,是个本分的好小伙子。又看当时的菲菲的爸爸年纪不大,在工地上晒得黑漆麻乌的,就把柳培东分配到自己名下的一个做门窗玻璃生意的公司里打理一些杂活和管理日常仓库的物品出库和入库的数量记录。
那时候,正值国家掀起了一阵企业改革的大浪潮,大批外来企业的涌入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当时很多人选择的是下海经商,企业家们纷纷卯足了劲要在改革的浪潮里大展一回拳脚。
柳培东或许天生就有一种敏锐的嗅觉,平时又非常喜欢看有关财经报道方面的报纸和股票投资方面的书籍,对待做生意和投资上面他有灵活的头脑和运筹帷幄的远见卓识。在门窗玻璃建筑公司待的时间久了,又常常与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打交道,他敏锐地感觉到做门窗生意的生产与销售渠道的中间可以赚取一笔巨大的利润。
十年磨一剑,勤恳和踏实的公司让正值风华正茂的二十八岁柳培东在门窗经营行业这一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人脉关系。从亲戚朋友和家人那里借来的一笔本金后,小型的门窗经营店面就大张旗鼓地经营起来。但经营生意首要面临的就是资金周转的问题。
也就是那段时间,柳培东在与银行长期密切打交道的过程中,与当时还在银行里当财务会计的柳菲菲的母亲韩月茹认识了。都说女儿多像爸,柳菲菲长得眉清目秀的,那么遗传给菲菲这么良好的基因的柳培东自然也是个宽额深目的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
一来二往聊得久了,两个人都是情愫暗生。其实,当时银行里有很多小姑娘明里暗里地不知抛过多少眉眼,但那个时代谈个恋爱还要交由组织上同意,然后写个文书,算是可以正式谈恋爱了。姑娘们也只能是在心里暗自心花怒放着。
但是韩月茹却是个心里藏不住半句话的放浪不羁的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