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谋私(2 / 3)
望。连太上皇都连连夸奖苏政雅勤奋,很成器,苏政雅便说是温婉经常劝勉他要勤政爱民,还给他说了许多前代贤君的事迹,使他感悟很深,所以理政格外努力。
出于大长公主的原因,大上皇对于有见识、有才华的女子有一股打从心底的排斥。听苏政雅这么说,不仅没有对温婉生出些好感,反而多了些警觉。苏政雅这小子是直性子,放个过于精明的女子在他身旁,只怕会大权旁落。为此,太上皇在苏政雅身边安插了亲信,将他与温婉日常间的对话如实地回传。
听了几天,太上皇发觉对于朝中的大小事情,温婉从来都不会帮苏政雅做任何决定。大多时候,都是例举历史上相似的事例,当成故事一般说与苏政雅听,让苏政雅自己去领悟这里头的孰是孰非,眼前的事情又该如何处置。
“看来,她真的是在全心全力地辅佐皇上。”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太上皇对温婉放低了警惕。便在偶尔间问起苏政雅,是否有意册她为妃。苏政雅却还是说不忙立妃,政事要紧。于是乎,太上皇忧切的重心又再度转回到立妃之事上。
转眼一年又过,开了春,苏政雅在位便快有一年的时间了。朝局平稳,边关和平,百姓安泰。这个大好的局面,换一角度来看,却又是一个极为不妙的现象。至少太上皇那边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不时地派人往苏政雅宫里送名门秀媛的画像不说,还筹谋着在春暖花开之时,召开百花盛宴,到时候将大臣家的千金小姐都召进宫,挑选几个,册立为妃。温婉也不得不开始有所行动了。
入春后,京城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场小雨,不出意料之外的,江东涝情的急报便接踵而至。温婉将那份奏折拎出来,让苏政雅第二日上朝与百官商议治水之事。自己则告了假,出宫回家找到温向东,说道:“爹爹位居工部侍郎十余年,而一直未有晋升,非朝廷不公,圣听不明,而是因为未有功绩。如今工部尚书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便是在这两年间。而左侍郎三年前修建风雨桥,功在朝廷,按此下去,爹爹唯恐再过三年,仍然还是工部侍郎。”
对于晋升之道,温向东自然也是清楚得很。“确实如此。婉儿今日特地出宫,可是有什么讯息相告。”
温婉点点头,说道:“连日下雨,江东又传汛情。近年来,江东连年出涝情,且久治未有成效。婉儿不孝,想请爹爹明日在朝上自请南下治水。”
温向东闻言,不由陷入沉吟。他出身权贵,从小顺风顺水,一路官至工部侍郎。虽然在父兄双双殒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