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脸有点圆(1 / 4)
花江市。 清晨五点多钟,一辆挂有a市牌照的中巴车缓缓驶入花江市辖区。
其实,从漆黑的夜里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开始,车里的气氛就变得异常凝重紧张起来。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那偶尔闪烁的灯光可不是谁家晚上睡觉忘记关掉的灯光,而是救援应急射灯发出的刺目白光。
每一处白光背后,都意味着生命存活的奇迹。
他们从未那般渴望过,渴望那一束束的光芒能够再多一点,再亮一些。。
市区内道路损毁严重,街道上遍布着瓦砾碎片,中巴车只能在值班交警的指挥下,艰难的到达此行的目的地,花江市殡仪馆。
负责接待分队的是花江市殡仪馆的办公室主任王小春,被大雨淋得透湿的他指着处于忙碌状态之下的殡仪馆,介绍了目前糟糕的工作状况。
殡仪馆的建筑物在此次大地震中半数坍塌,他们只能在停车场搭建雨棚,设立临时工作台,馆里幸存下来的员工全员上岗,24小时加班,处理运送到馆里的遇难者遗体。
米果他们冒着大雨走进工作棚。
眼前震撼的一幕,顿时使这些远道而来的支援者们惊呆了。
足有半个足球场大的雨棚里,摆满了从灾区各地成批运来的遇难者遗体。他们虽说早就习惯了面对这些永恒沉默的逝者,可这么大的灾难性场面,这么悲震撼的画面,米果他们实难描绘出那一刻复杂难言的心情。
遇难者的遗体鲜少有完整的,大部分肢体残缺,有的则是头部被挤扁,胸腹内脏被挤破,死状惨不忍睹。
米果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虽然已经停止了呼吸,可她的眼睛依旧睁的大大的,似乎还想再看看这个世界。
她走过去,蹲下,小手盖上小姑娘的眼帘,轻轻向下,阖上那双渴望求生的美丽双瞳。
a市殡仪馆支援队是第一个抵达花江的外援,他们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花江市殡仪同行的士气。他们甚至停下手头的工作,热烈鼓掌,欢迎支援队的到来。
支援队领队是a市殡仪馆的副主任,闫其昌。闫主任和王小春简单沟通之后,面向这支熬了一夜的队伍,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同志们,大家辛苦了这一路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震区的人民揪心难过,如今真正看到灾区的惨状,相信同志们和我一样,心情无比的沉重。和这些遇难者比起来,我们活着的人们何其幸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