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五十八章 勿忘三途苦(3)(6 / 6)
执的人,一个是年近五十的广州富商,一个是二十一岁的留洋贵公子,谁都无法说服谁,一拍两散。
但其实那时,傅侗文已经有所动摇。
因为他自幼生长在北京城,是王孙贵胄,世家公子,不像沈父一样生长在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让他走上推翻清政府的道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历。
“光绪二十九年,你父亲突然来京,约我见面。他交给我了一个名单,上边有三百七十七个人,他希望我能帮助这些人避难,送出国去,这是跟着他做革命的兄弟姐妹,”傅侗文像回到那日,声音很低,低得怕有恶人偷听一般,“他说,他即将要死了,是自己揭发自己的,他要让那些查革命党的清朝官员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给这些人争取逃走的时间。当时你的父亲无人可以信,只想到我,他认为我一定会帮他。”
沈奚的心脏沉重地跳动着。父亲是话很少的人,只是在对着母亲时才像个小孩子,说个不停,讲新鲜的事,讲好笑的事。她那时小,并不知何为革命。可估计哪怕她成年了,父亲也不会把这种机密的事情告诉她
“我问他,是否上边有沈家子弟,我可以一起安排。他说没有。我很奇怪,难道沈家子弟都没有参与吗?你父亲告诉我,有十几个参与了,有你的亲哥哥,堂哥,表哥”傅侗文的声音开始不稳,哪怕过了许多年,他回忆到这里还是无法平静,“你父亲说,沈家的这些不会逃,一逃会有风声,因为沈家家大业大。”
沈奚嘴唇微微动了一下,费力呼吸着,每一口都是浑浊的。
像是把香炉里的烟都吸入了肺腑,胸口闷痛。
“随后,”他停顿了好一会儿,接着道,“我以做生意的途径,把这些人分散送到越南、日本,甚至更远的欧洲。你父亲和沈家子弟也下了大牢。那时,我父亲和大哥负责此案,本不至满门抄斩,可因为要邀功,还可以查抄沈家”
沈家的财富惊人,查抄下来,当年富了无数的当地官员。最后都是金条换烟土,沈家的人和财富都在吞云吐雾间,化为了乌有。
光绪三十年正月,沈家三百七十一颗人头落地。
同一年,傅侗文送走了三百七十七个革命青年。当时的他明知父兄害沈家家破人亡,却不能插手管广州的事情,因为老友交托的事,他要万无一失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