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胆大包天(2 / 4)
有些说不过去。
加上他如今身处湘省,对于京中的消息格局也把握不准,不如将此事交由他的老师季铭去决定。
因而,梁如海方才如此行事。
梁如海的幕宾入京之后,便先去了季府请见季铭。
照着梁如海的设想,如果恩师季铭言及此事需得禀奏,他便让那幕宾将奏折递交内阁。
当然,若是季铭有别的考虑,不想将此事闹大,那奏折自然就一把火烧了便是。
最后,一如梁如海所想,他的恩师——季铭,仍是决定将此事摆到明面上来说。
毕竟眼下税改才开始不久,便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若是这一次为了全王守和的面子,将此事大事化小了。
要知道现在全国不知有多少士族还在观望呢,假使王守明一事穿了出来,那么必然会有人轻视他季铭,轻视户部,甚至轻视税改之事,从而开始效仿王守明那般行事。
如此一来,无疑是不利于税改的顺利推进。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便是,虽然那王守和乃是曾经的阁老兼户部尚书,但他总归还是告老还乡了。
所谓人走茶凉,这在官场是最为常见之事了。
自季府一出来,那梁如海的幕宾转身便去了内阁衙门,将奏折递了上去。
税改开始之后,因着元化帝颇为关注此事,内阁也相应的作出了调整,一改往前的票拟程序,对于税改之事,皆是标以红签,以示紧急。
梁如海的奏折呈上去之后,先要由内阁专门的官员贴票拟签的,这位贴签签的七品官员见着奏折的留名为‘湘省巡抚梁如海请奏陛下’的字样,当下便正色了些。
虽然他们内阁权重,除了内阁的宰相阁老们这几位大佬之外,他们这些寻常的内阁官员也都是见惯了大世面的,甚至有的内阁官员因着内阁的地位,自觉他们自己都比其余各部门的官员要体面一些。
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当初顾云浩在察觉到这一情况之后,也只是含笑听听就是了,并不觉得意外。
只是今日这位贴签的官员却不敢轻视梁如海的奏折。
这不仅仅是因为梁如海乃是正二品的地方大员,更是因为他乃是季铭季阁老的得意弟子。
季铭如今权倾半朝,现今内阁之中,左相杜允文跟副相陶明哲纷纷蛰伏,有些地位不保的样子,就连右相孙惟德也要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