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难题(2 / 4)
考量事情只从大局出发,不会去在意户部的处境。
但是见着钱卓然如此一副避之不及的样子,萧穆言心中还是有些不悦的。
这些个大臣,虽然面上说是一心为公,绝无私心,好似一副能为皇帝、为国家掏心掏肺的样子,但内里其实都满腹小心思,互相攀扯瓜葛着。
萧穆言其实一听钱卓然将此事推给吏部,便也猜到了他的用心。
无非就是想分一杯羹给吏部嘛。
虽然不悦钱卓然的小心思,但元化帝心里也明白,如此将吏部牵扯进来,是对税改有利无害的,故而也只作不见钱卓然的小动作。
就这样,在钱卓然的推波助澜之下,元化帝正式下令,华朝各地开始三县为一组,互相轮流丈量田地。
而且下诏发于各地,明言吏部将对此事进行考核,若经考核为‘优’的,一律擢升半级。
为了拉吏部进来,减轻户部的负担,元化帝甚至还专门召见了吏部的几个大佬,其中所言之事外人不得而知。
但见在元化帝传召之后,吏部上下便跟打了鸡血一样,全力扑在了考核地方官员的税改之事上。
朝中自是有聪明人,见着如此情况,也是反应各异。
有的赞钱卓然好手段,居然借着此事拉拢了吏部。
也有的叹户部的官员可惜,有钱卓然这么一个上司,居然如此就将税改之功分了一半去给吏部。
要知道拉了吏部下水,虽然减轻了税改的阻力,但也等于分了功劳。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了吏部掺合进来,元化帝今后关注和重用的就并非仅仅是一个户部了。
吏部也有官员上百人,这样一来,在元化帝面前,户部官员出头的机会自然就会相应的减少一些。
当然,钱卓然也自然是知晓这个后果。
但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于钱卓然而言,户部官员今后的仕途,显然是没有他的官帽来的重要。
他亦是知晓今次税改之后,季铭将拜相,他若想接任户部尚书,必然要在税改中立功才是。
只是,在钱卓然的奏文之后,一众守旧派的官员和世家却是有些坐不住了。
这乃是釜底抽薪之策啊。
而且还将吏部拉了过去,实在是不妙。
毕竟六部之中,吏部的地位十分关键,全国上下的地方官员,有谁敢不卖吏部的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