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科隆国际音乐大赛 1(3 / 6)
也是有上下班时间的哦!120人分为24组,每组大概在4-6人,根据你所选择的演奏曲目相同的编在一组,4-6人同时独奏曲目,这可不是什么三重奏四重奏,通通都是独奏哦,音好音差一下就能听出来,每一组不一定都会选择通过,原则上是每组出线一人,第一轮可是要淘汰一大半的人选,只晋级24名到下一轮。
这一轮晓晓排在P组,比赛时间排在第四天出场。
6人一组的演奏,评委只是根据选手选择的曲目指定演奏其中的精彩片段,大概也就10分钟左右吧,三首曲子中指定片段也就演奏完毕,当众人准备退场时,六位评委中间的一位老者抬起手,指向晓晓,“你能重新演奏一遍完整的第一乐章吗?”
无数次的拉奏六首小无,早已对这几首曲子有了深刻感情认知,如果你只是照着曲谱来拉奏,那肯定是不成音,每个人演奏曲目时有快有慢,相同曲谱也会演奏出不同的版本与用时。慢中有快,快中舒缓,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在复音技巧运用中,巧妙的同时实现3-4个和声部的声音……
第一首奏鸣曲四篇乐章晓晓用时大概在14分钟左右就结束了,从时间上来看显得较快,听者却并不这么认为,较多的揉音运用使得晓晓的表情略微丰富了一些,在加上乐曲节奏的调整,使得晓晓的巴赫给人一种高贵大方,却又和蔼可亲的感觉。
“太棒了!第一遍听的时候你的声音在6个人中间是那么特别,你的演奏在6人一起演奏时明显比别人快了一些,但并不被他们的琴声说掩盖反而更为的突出,所以最后我忍不住留下你重新完整的演奏了全曲,这真是太棒的决定了!你的每一个音的处理都那么的不同,却都那么的细腻有味道,我很多年没有听到过这样触动人内心的演奏了。”
“你是格拉齐的学生?”
“是的,格拉齐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并且现在也一直陪伴我成长,这次我是和老师一起来到科隆的。”虽然对方用俄语提出的问题,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晓晓用英文回答了他。
“我从你的指法中看到了方教授的影子,他曾经教导过你吗?”一位貌似中国评委?
“恩,方老师曾经在国内给予我演奏技巧方面的短期指导,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
“期待你能走到比赛的最后。”白发老者慈祥的对晓晓说。
“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各位老师的点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