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商机(4 / 6)
修路,在原来小路的基础上拓宽两个车身,命人将坑坑洼洼的土地夯实。城外在热火朝天的修路,城内也不甘落后,许多女子都自愿到绣坊帮忙,绣制更多的手帕团扇等物。
一时间,晋江县内养蚕之风盛行,萧景铎知道百姓热血上头是好事,但也最容易惹出事端,所以他立刻颁布了法令,想要进入绣坊学习双面绣者,须得和官府签订协议,在协议期间内,所有绣品都要上交官府,官府负责布料丝线以及日后的售卖,绣品所得利润绣娘与官府五五分成,若不然绣坊不会免费传授双面绣针法,县衙也不会帮绣娘售卖。
这个规定一出自然讨论声一片,许多人存了在绣坊学几年艺,等时机成熟后再跳出来单干的心思,谁知道萧景铎突然来了这么一手。直到此时人们才满心复杂地发觉,原来聪明俊俏、勤政爱民的县太爷萧景铎也有这样的一面。
有人觉得这简直是霸王条款,也有人觉得萧景铎所做所为没什么可指责的,官府出材料和渠道,绣娘安心刺绣即可获得一半利润,这个办法利人利己,而且另一半钱并不是成了萧景铎私库,而是归到县衙的公库中,日后修缮道路、扩建市集等又会回到百姓身上,何乐而不为?
所以争吵了一番后,有人离开绣坊,而更多的人却留了下来,签下了五年、十年契约不等。
而这个契约对陈词是无效的,萧景铎深知陈词才是绣坊中最重要的人,正好这几日朝廷的、刺史的奖赏都已送达,萧景铎分文不取地将奖赏转给陈词后,趁机和陈词谈起了日后的打算。
好在陈词感激萧景铎的救命之恩,所以很干脆地应下,在绣坊里的绣娘没长成以前,她会呆在绣坊里教习。自然,萧景铎开给陈词的待遇也是极好的,除此之外,萧景铎也没有用主仆契约约束秋菊、惜棋两人,只要有空,萧景铎也乐于让她们俩绣些小件,给自己攒些私房钱。
将绣娘们拴住之后,萧景铎转而去安排送货队伍的事情。拖了他主动献策的福,戎州刺史和成都府刺史对萧景铎印象很好,所以萧景铎毫不费力地租到了两地的店铺。萧景铎打算在成都府和戎州两地开官店,专门卖晋江县出产的绣品,自产自销能赚更多钱不说,最重要的是能拯救几乎结了蜘蛛网的县衙库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县衙公库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萧景铎就是三头六臂也做不出政绩。只要双面绣带动了晋江县经济,能给县衙带来新的收入,那么他才能施展拳脚,做出更多实绩。
官店需要靠谱又伶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