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有孕(6 / 7)
才道:“感业寺也是规矩禅院,每年寒时会施粥饭。寺中亦有药僧,每季还会义诊施药。去年直隶一带有蝗灾,感业寺将寺中田地所产米粮捐了五万斤出来。”虽然生财有道,但感业寺毕竟不是为富不仁。
许碧叹了口气:“要是国库也能这么生财有道就好了。”
沈云殊嗤了一声:“户部永远都是喊没钱的。”
夫妻两个倒不是时时以国家大事为重,主要是年前沈云殊提出的武举之事,户部就喊没钱。
要说户部确实是一直都在喊没钱的,但有些事他们喊了没钱也能挤出点钱来,有些事就不是了。
比如说江浙建海军的军费,他们喊没钱。江浙欲立市舶司筹建港口,他们也喊没钱。现在连沈云殊提个武举,他们仍旧是没钱。话说回来,一个武举总共才能花多少银子呢?国家每三年一春闱,文举从来都当大事对待,怎么轮到偶然武举一回,就喊没钱了呢?说到底,还是提出此事的人不对吧?
“那这武举究竟能不能办了?”各卫所的军功都这么不实在,再不真刀真枪选点人才出来,谁知道军中会变成啥样?皇帝又不可能挨个卫所去亲自检查,只能把人召到眼皮子底下较量一二了。
“皇上说,这笔银子从内库出。”皇帝反正是非要把这事办成不可的,户部若喊没钱,皇帝就自己出钱,到时候武举提□□的这些人,可就真是纯粹的天子门生了。
“户部真会同意吗?”
“当然不会。”沈云殊又嗤了一声,“真让内库出银子,户部还有脸面吗?再者说,筹备武举,和筹建海军及港口,哪个费的银子多?”
“袁家一门都死在倭寇手里了,朝廷居然还不肯建海军?”许碧这会儿算是明白,为什么皇帝捏着鼻子也得给袁家写“忠武”二字了,就是要用他们父子的死作一作文章。若真是捅出内外勾结来,少不得有人以此为由,说倭寇并非大患,反对在建海军上多费钱粮。可若是没有一支海军,这港口如何建得安稳,海上贸易又如何能进行呢?
当皇帝真是不容易啊……许碧再次感叹。
“要不要许愿?”还是沈云殊先反应过来,他今天是带媳妇儿出来玩的,怎么又感叹起这些不顺心的事来了?
“许什么愿啊?”许碧不想去白花银子,“咱们想做的事儿都得自己努力,许愿也没用。要说别的——嗯,不用许愿,不是也挺好?”要是许愿能许出一座海港来那她一定马上去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