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闺中女儿惜春暮(三)(3 / 4)
暗,倾压而下,目之所及,菩萨也好,梁柱也罢,又是阴沉沉、灰蒙蒙的了。
二人相对坐于佛前蒲团之上,找出了行囊中的干粮,勉强果腹,吃了起来,或是有伤在身的缘故,徐三胃口不是很好,吃了一会儿,便搁了下来,接着在潘亥铺好的草垛上和衣躺下。
潘亥以为她要入睡,谁曾想徐三却并未合眼。她卧于佛下,静静地睁着眼,也不知在思虑何事,那一双原本清亮的眼眸,此时却是分外深沉,隐隐还带着几分孤寂之色。
潘亥借着月色,凝望着她,忽地低低开口道:“三娘,你弟弟的事,我听人说了。你若要告御状,我觉得,告不赢。”
徐三嗯了一声:“我知道。”
潘亥又皱眉道:“不但打不胜官司,就连你自己,也是凶多吉少。大宋国的女皇帝,见你擅自回惊,还胆敢跟她亲自定下的律法唱反调,她肯定会勃然大怒。革了你的官职,倒还算是轻的,说不定还要,革了你的人头。”
这一段话,他是将金文和汉话混在一起说的,腔调古怪,又有几分好笑。纵是心头悲凉,徐三也不由扯了扯唇,轻声道:“这我也知道。”
潘亥却是疑惑不解,他双臂撑地,凝视着她,又问道:“你都知道,那你还要回去?府中有人说,你那弟弟,是个没良心的,都不跟你亲近,这样的人,你还要拼死给他讨公道?”
徐三沉默良久,缓缓说道:“不是的。我如今明白了,他不愿见我,定然是郑七逼的。他因着我,受了多少苦,我不敢想。我竟然还在心底埋怨他,怨他嫁人之后,和阿母、和我生分了。”
“我总是想,我与郑七,识于微末,可以说是,同患难,共富贵了。我总以为,她性情稳重,这点还是靠得住了。我今日,不止是为了贞哥儿讨公道,也是为了,对九泉之下的他,偿还我的罪孽。”
她扪心自问,她真的拿贞哥儿当亲弟弟了吗?或许是当了,但总归是有所隔阂。一来,她是借尸还魂,说是亲情,更多的是责任心;二来,她前生的弟弟,活似个讨债鬼,又是父母的宠儿,弟弟这两个字,在她心中,从来都不曾亲近过,反倒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阴影。
可笑她活了两辈子,什么道理都晓得,哪个朝代的律法都熟知,财也得了,官也当了,她还是没活明白。
身边亲友,过往情人,一个个的消失不见。是她连累了他们,又或是,他们将她看透了,对她失望了,所以才头也不回,弃她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