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全家总动员(3 / 4)
农家若是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真的是千难万难,刮油吸髓一般。
李老爹五岁入私熟,每年的束脩就是得三两银子,再加上四季节礼、两寿礼,一年总共得六两银子。这些还没有算笔墨纸砚所耗的花费,而这些才是大头,如果上这些,李老爹一年得花费二十两银子。
而李老爹读了十三年,李家将近花费近三百两。
这对李家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原本李家也是有近几百亩田地的殷实人家,可是为了供李老爹读书陆陆续续都卖了出去,现在就仅剩下几十亩薄田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家还咬着牙决定再让李老爹试一次,真的不容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古代如果底层的人想要改换门庭,那就唯有读书这一条路。这也是虽然供一个读书人很难,但每年的科举考试却还是有那么多寒门学子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别想李家还能有什么好吃的了。
李雁回又翻找了半天,最后也没有再找到其它什么好东西。鸡蛋什么的,估计李奶奶早就已经锁在了厨柜里。最后,她决定做一碗萝卜黄豆小鱼干。
李雁回拿出两个粗瓷黑碗,又抓了一把萝卜干和一把黄豆分别放在两个碗里,从锅里舀了一瓢热水倒入两个碗中……她要泡一下萝卜干和黄豆。
将它们泡软,这样和小鱼干一起炖起来才好吃。
不过,要补充营养的话,也不能靠小鱼干,那才有多少油水?!李爹那么瘦,得慢慢补。最好是喝点骨头汤、鸡汤什么的,又有营养又好吸收。
只是,无论是骨头还是小鸡都得用钱来买才行。
这些钱,李雁回是不打算让李奶奶花钱的,不为别的,李雁回不想再节外生枝而已。
拿出钱来让李爹再考一次,已经是大伯、二伯和小姑最大的让步了,还想让他们拿出钱来给李爹增加营养,那是想都别想!
原主其实除了她亲娘留给她的嫁妆外,她还偷偷的攒下了几十两的私房钱,那是她做绣品的钱。
这些钱,李奶奶从来都不收的,让她自己攒着。在李奶奶看来,李雁回还这么小,手上都没劲儿,一个月能做几件绣活,
但是对于大房家的,无论是大伯母、还是梅姐儿做的绣活,她都是要收上来七成的。
原主是个极其精明的,她卖绣品的时候总是和李爹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