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改朝(五)(2 / 3)
开封城中,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后患了。
但是,尉迟义的解释却也合情合理。那个时候,若是与尹凯在开封大战,先不说会死多少无辜的百姓,便是庆隆皇帝也会成为他的人质,更主要的一点,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两败俱伤。
那是一场谁也伤不起的战争,而那个时候,尉迟家的势力还没有能够到达江南等远离京都的地方,就算是想要改朝换代,也不成熟。
不管怎么说,当初他们尉迟世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反而通过逼迫尹凯的离开,取得了京城的百姓的支持。
尉迟俭如今如愿以偿地当了皇帝,对于当初尉迟义放走尹凯一事,并不觉得有什么错,所以也没有什么埋怨。
五十万北地的禁军,被尉迟义抽走了二十万,契丹人和北汉方面都蠢蠢欲动了起来。
便是连太平寨,也有些心动。
栾山又派了黄三郎往太平寨里来鼓动颜毅与自己联手攻打新梁,以夺回被尉迟义占领的潞州城。
契丹人也有要与北汉结盟南下的打算,只是此时驻守燕京的齐增却并不愿意出兵。齐增原曾是尉迟义的部将,在成为契丹的驸马之后,如今已然顶替了耶律休达的的位置,成为了契丹的南院大王,统领着增兵至三十万的契丹南方兵团。
齐增不愿意出兵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当初北地总共只有三十万兵马,被颜毅一通乱拳,打得只剩下了十万人不到,尉迟义却能够以少胜多,差一点儿攻下了燕京城;如今怎么说来,就算是尉迟义抽走了二十万兵,北地还有三十万人马,而且这些人马也大量地装备了新式的武器——步枪,想要仗着原先非常强悍的契丹铁骑,在河北平原上驰骋,已然不可能了。
自从火枪大规模应用以来,步兵还是战斗之王,而野战也逐渐转变成了攻坚和防御战,面对着纵横交错的堑壕与坚固的堡垒,骑兵反而一无是处,成了目标巨大的活靶子。
所以,齐增向契丹皇帝上书,要想南侵,必须要先将契丹的作战部队进行军械的改造,以适应不断创新的热兵器时代的需求。但是,对于齐增的上书,契丹皇帝却犹豫不决,毕竟契丹的经济并不发达,要像新梁那般拿出大笔的资金,去向太平寨买,又或者自己研究,都不现实,他们只能少部分的从太平寨购买枪械来装备一些部队,紧此而已。
好像是算准了契丹人不敢轻易南下,又或者对自己在北地所经营的部队信心十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