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4 / 6)
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表示想尝一下。
中午十二点开餐,一个小时不到,准备的素斋就已经没了。
张浩一想这也不行,他们几个人完全忙不过来,于是和平时来道观供奉,住在山下的几个农妇商量了下。
让她们每天上午来帮一下忙,会给一定的酬劳。
有钱拿,帮着道观做事,本来又是积德的事情。
大家还是愿意来的。
四个农妇手脚勤快利索,洗菜切菜一把好手,完全不用人管。
张浩只要负责把几道菜炒出来就好,肩上的压力也顿时小了许多。
道观的素菜质量也好了起来。
张浩定下了规矩,拿多少吃多少,不够再排队可以添。
如果浪费食物是要负责洗今天所有的碗。
有了这个规定,也就没人敢剩东西了,收拾起来也方便了很多。
很多人把这个颇有文艺气息的道观po到网上。
因为之前完全没有知名度,现在打卡的人多了,就有部分人关注了起来。
一些暑假来宁市旅游的人,都会来这里看看。
有的东西或者是说是事情,积累到了一个点,下面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姚暮跟着小道长学了大半年,他现在能画平安符了。
他就只会画这一种了,却也很开心。
道观里请一张折成三角形的平安符20块,可以放在钱包里,有很多就是出自姚暮的手。
林宛央不管道观的杂事,这些都是张浩和谢文颖在操持,毕竟那两位才是真道士。
她知道大方向就好。
素斋的菜有一半是道观自己种的,剩下的是和山下的菜民收来的,都价钱不高。
十块钱一个人的收费,半个月算下来,扣除所有开支居然盈利了不少。
道观受供十分,自然回馈十方。
林宛央就把素斋的这份收入,找了个靠谱的机构给捐了出去,并且和那边的负责人接洽好,会定期的捐一笔钱。
道家经常说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钱捐给慈善机构,便是一生二,慈善机构去资助一些条件不好的孩子生活学习,这就是二生三。
那些孩子能有受到教育的机会,以后有一技之长能立足社会,这便是三生万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