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兰陵美酒郁金香(4 / 6)
以法为教,轻罪重罚,弱民轻民,往后当真为官为相,迟早要出乱子。”
董慈明白荀子先哲的意思,菰城水患频发,百姓们民不聊生,韩非与李斯两人反应漠然,定是引起身为老师的荀子的注意和忧虑了。
倒不是说两人不够仁善,学派立场不同罢了,法家思想惯常如此,他们的理论体系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说得直白点,庶民皆为刍狗,强国弱民,国富和民富成对立关系,在法家弟子的理论体系里,百姓们适当的贫苦和积弱对国家和君王来说是一件好事,庶民们不需要想太多,只需要做两件事就行,闲时耕种,战时杀敌。
自商鞅起,法家一直就是这么搞的,听起来特别冷酷,长期实践下来也证明法家的思想确实能富国强兵,可正如荀子所言,不顾百姓所需一味的依仗重刑,奴役高压之下,迟早有一天会出乱子。
乱子当然是出了,秦朝很快灭亡了,铜铸的江山在一波一波的农民起义和反秦势力下不堪一击。
赵小政一统江山之后,依然摒弃百家专用法家,纵然李斯赵高不背弃秦始皇,迅速灭亡也是等待秦朝的唯一下场。
革命是社会矛盾积压以后的大爆发,赵小政这么作,动荡炸裂是早晚的事。
荀况见董慈神色凝重分明是听懂了他的言中之意,心里不由微微一动,想了想便朝董慈嘱托道,“韩非尚且不说,独李斯,阿慈你若有空,不防多与他结交结交,他性情坚韧刚强不屈,却一心求的荣华富贵,功利心过重终会害人害己,阿慈你若有心得,便多劝劝他罢。”
董慈感念到老人家身为人师的忧心忡忡,心里发热,脱口道,“老师可让李斯一同去菰城看看,让他多见见民生疾苦兴许会好些。”
荀卿点头,抚掌笑道,“也好,吾便做一回恶人,胁令他两人一同去菰城,成与不成,总归是尽力试一试了。”
董慈话说完心里本是有些踌躇,听荀卿这么说也释然了,李斯此人在历史上成就极高,他提出的各项举措惠及千秋万代,两千年以后还随处可见他留下的影子,李斯除了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之外,还是占据书法界半壁江山的书法家……
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这么一个对□□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就因功利心过重踏错一步留下了千古骂名,奸佞小人的骂名甚至盖过了他本身的功绩和作为,实在是可惜了。
荀子说了是尽力一试,董慈也知道这么做效果微乎及微,落下去只怕连泡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