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水到渠成(2 / 5)
的管理不严,也没有要求校园工程必须公开招标。只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应下来的人情了,对其他人,只能说抱歉了。
师范大学党委由七人组成,分别为党委书记、副校长王援朝。^^^^党委副书记、校长章东方,党委副书记张雨浓,纪检委书记万雪,副校长刘明顺,副校长李玉石,中文系党委书记、系主任方有德。
“同志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学校后边的洼地改造工程的可行性方案。先请参加会议的校基建处处长魏民同志给我们读一下可行性方案。”
魏民很少能得到参加校党委会地机会。此时自然要表现一下。
“……综合了几个方案,基建处上下一致认为。洼地改造工程将是一个对师范大学发展起到里程碑作用的工程,也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因此,我们对工程地进度划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回填洼地工程,预计土石方工程量为两千万方左右,工期一年;第二阶段,基层沉积、养生及平整工作,工期三个月到半年;第三阶段,整体开发阶段,实施由校党委做出的开发计划。”
“魏处长,对于招标工作,你有什么看法?”心中考虑一番,王援朝还是想让魏民先说一下。
魏民沉吟一番,小心地说:“改造工程旷日持久,三个阶段的开发其实都可以独立进行。基建处有两个方案,供校党委选择。一是总承包,就是将所有的工程承包给一个建筑单位,由他们进行分包;一是直接分包,把三个阶段的工程分别立项,单独发包出去,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承包。”
“这样单独立项发包,和总承包有什么区别吗?”这次是校长章东方发问了。
“由一家单位总承包,和由三家单位分别承包,对学校而言,并没有太多的问题。由一家承包,他们对于日后的开发会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对学校而言,节省了不小的精力。只不过这么大地土方量,还有绿化方面,建筑部门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必须发包出去;由三家或两家承包,优点是对方的专业技术强,能够更好地完成我们提出的要求。缺点就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学校在其中做出协调。”
“我认为,还是采用分别承包比较好。由专业技术好的建筑单位承包,更容易做出精品工程吗。至于协调几方的关系,本来就是我们师范大学的强项吗?大家觉得怎么样。”
不用考虑,王援朝就定下了分别承包的决策。在僧多粥少地时候,分别承包,至少可以满足三家建筑单位地愿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