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土地(3 / 4)
地皮子厚些种庄稼不错,其它大都和这一个样。”在口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高传良当知道这些沙地原本实际上都是绿油油的草原,前清时就有人在这私垦,地力衰了,他们就换块地,时间长了原来绿油油的草原不见了,只留下了这些沙土地。
“再过月把时间,这口外的天差不多就适合种树了,回头把这些地都划成方格,种上防风林。老高你看,这一锹下去就见着湿土了。这的地下水可不少,比我想象的要好不少,这下到省了我们不少事。”司马见自己一铁锹下去就已经挖到了湿土,于是抓了把湿沙土说道,原来司马以为在这种地上办农场自己还得先建好灌溉设备,现在看来这个灌溉设备可以简单化不少,只需要打好机井随时补水就行。
“少爷,在这沙地上种庄稼可不怎么的,种上麦子一亩地能收个几十斤就不错了,不过好在咱们这地多,就是到时候那些人会累些。”少爷这个词叫时间长了,高传良现在也改不了口,大多数时候高传良还是这么称呼着司马,同样这也显得两人之间非一般的关系。
“老高!这沙地上种麦子、高粱肯定不行,我想种的是土豆子!就是咱们厨房常吃的那种菜。”对于在这地上种土豆是司马早都计划好的,这还是得益于过去司马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百事公司在内蒙古沙漠办农场种土豆的新闻资料。
沙地对土豆生长的形状规则有好处,而如果是泥地,土豆的生长膨胀,就会往松的地方去,造成土豆的形状不规则。另外内蒙古的日照时间长,也有利于土豆固性物的积累。虽说这种沙地和百事公司的那种沙漠不同,可是相比之下条件却胜过百事公司办沙漠农场的达拉特旗沙漠边缘的大沙丘的土质。
“地……地豆子!咱们种那么多地豆子干啥?就是炒菜也用着不那么多地豆子啊!”一听到司马说在这沙地上种地豆子,高传良急忙说道,这可是两千方地,这么大片地种地豆子那里能吃完了。
“老高,如果我们把土豆作主食福利配及配发给工厂的工人还有家属呢?每天每个人两公斤咸土豆泥。”虽说吃这种咸土豆泥的味道并不怎么的,可是至少在现在没有人会意识到种土豆以土豆为主食,在口外这种环境以土豆为主食却是再适合不过。
口外位处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依靠机井灌溉种植高耗水的小麦等作物根本就是在和子孙抢食,后世的中国没少在这方面吃亏,这种错误后世已经犯了,为什么现在不能避免。
一亩小麦年需耗水是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