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绝魂路(后篇)(1 / 8)
这世上所有的悲剧,都有一个源头所在。
牛达一边开车,一边想着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事。
也许这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但同样也会分散他心中那过于浓重的伤感。伊小光的事情让他感到胸前仿佛郁积了一块,沉甸甸的让他喘不过气来。
是的,伊小光的悲剧在于她的家庭,在于她的父母和那些所谓的亲族。如果没有从他们那里继承下来的负担,她的生活就会好过很多。至少她不用来做这样的“工作”,也不会认识他这么个祸根,更不会因此而被人盯上,在自家门口悲惨地死去。
而牛达的悲剧,同样在他的家人身上。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出在他的父亲身上。
牛达的父亲生前是个“混道儿的”。有时他喝多了,会自吹自擂是“黑社会”。牛达对“黑社会”这个词没什么了解,但他觉得真正的黑道人士应该不会穿着黑褂白背心,戴着个假金链子和两个小弟,走在菜市场里耀武扬威。这样的人年轻时被称作“混子”,老了以后就变成“老混子”。既让人没什么好感,也生不出什么畏惧之心。
简而言之,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尽管他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儿子牛达那时却很孝顺。他母亲早逝,是父亲一点一点把他拉扯大。牛达是相当传统的一个人,他最吃“父慈子孝”那一套。
虽然自从他能够赚钱开始,父亲就学会了花天酒地,天天吆五喝六地带着一群老哥们儿吃饭饮酒,走街串巷地去找那些烟视媚行的漂亮妹妹。但在牛达看来,这都算不上什么大罪过。
男人嘛,上了年纪能有点儿什么爱好?况且又是年轻时就不学好的?
所以他纵容,反正他能赚钱,就养这一个闲人,哪怕多花一点又能花多少呢?没啥区别。
“量变产生质变”,这个道理是他在很久以后才知道的。你对一个人毫不管束,对他好得过分,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将之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不会再对你抱丝毫感恩之心。“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也是这么个道理。
即便在骨肉至亲之间也一样。
牛达在近三十岁的时候结婚,妻子是相亲时认识的姑娘,典型的小家碧玉。牛达一眼便相中了她。不久后两人结婚,夫妻生活甘甜如蜜,又过两年,他们拥有了可爱的孩子。如果不出什么意外,那么牛达一生的生活基调就会这样确定下来,他会为了事业与自己的家庭而奉献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