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西安城(3 / 4)
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
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
到达了隋朝,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
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但是大隋却只延续了不足百年,或许这也与大兴城选址不当有关,没有利用好古都长安的风水。
在大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
之后的多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形成了一座与大隋截然不同的崭新宫城。
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到达元朝,长安更名为京兆,元朝破灭后至明洪武二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一直沿用至今。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
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环绕(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自然景观优美,因此,有八水绕西安之说。可以说西安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
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等县相邻。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
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从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可以看出此地被中国历史上这么多朝代定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果从西安的地理风水来分析可以看出西安不仅背靠群山,还面临八水,故而它不仅处于环山的怀抱之中,更是被八水所环抱,可谓是自然的宠儿。
再加上西北昆仑山所发主龙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