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新思潮(4 / 6)
不复存在了。
打开一扇窗户,阳光透了进来。
可窗户上,如果没有预先钉上纱窗加以防护,外面的蚊子和苍蝇也随之飞了进来,嗡嗡叫着破坏了室内的干净整洁,也不复往日的宁静。
八十年代,是个多彩而纷乱的年代。
随着沿海城市的开放,各种思潮不断涌动。
过惯了简朴生活的人们,蓦然发现当前所提倡的物质追求,与昔日的理想和信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过去不断批判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社会舞台。
这种转变,令人感到迷茫、感到彷徨。
虽然大部分人还保持着以往的精神境界和光荣传统,可年轻一代受到的冲击却不可避免。
一股时髦风再度吹了起来。
当花衬衣、喇叭裤开始时兴的时候,“奇装异服”这个词语频频出现在媒体上。有批驳的,也有推崇的,可不论怎样,这都成了时髦的代名词。
连队里,一部分沪上知青走了,可还有相当一部分留了下来。
因为返城潮,与沪上的联系反而更加紧密了。
烫头发、听音乐、跳交谊舞已经不稀罕了。小青年们一个二个都穿上了那种包着屁股的喇叭裤,紧绷绷的,甚至连蹲都蹲不下来。
用老职工的话来说,这屁股一使劲,裤子就要绽线,咔嚓一下裂成两半,可好看了。
对自己家的孩子也严加管束起来。
甚至还有家长,拿着剪刀把那两只大裤腿偷偷地给剪掉了。
这时候,随着电影电视的兴起,女青年们也开始跟着电影画报,学着电影演员的样子化起妆来。
一到星期天,往脸上扑扑粉,描描眉毛,涂涂口红、抹抹红指甲,踩上高跟鞋,换上新衣服,出门晃两圈。
这些化妆品,都是从沪上带回来的。
一时间,惹来无数羡慕。
连队里的一些小姑娘,也偷偷地跟着学。
没有口红,就用腮红代替。没有眉笔,就用烧过的火柴杆描眉。没有指甲油,就跑到小溪边上采了海娜花,包在指甲上,几天下来就把指甲盖染得红红的。
像那个江慧勤,从小就喜欢作怪,长大了也没好多少。她上学的时候,在路上抹上红嘴巴去学校。到了放学回家的路上,再用手抹掉,以免被家里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