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还有什么更糟糕(2 / 3)
,便受到了极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大批的小型手工作坊破产。大批的手工业者失业。他们的市场全部让渡给了物美价廉的,由巨大的远洋货轮一集装箱一集装箱运货过来的西尔凡尼亚的,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在价格补贴上,帝国政府做的很到位——事实上帝国目前就是靠着超过阿拉比更多的经济实力,在干扰阿拉比的经济运转。反正这个时代还没有“倾销”与“垄断”这两种说法。帝国很乐意教导一下这些愚蠢的沙漠民族,什么叫做明目张胆的抢劫。
在经济迅速恶化的这几年时间里,阿拉比人虽然没有完全弄懂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作关系。但是最简单原始的——他们抢了当地人的饭碗!这件事情却是可以弄明白的。大量的失业导致封建经济的快速瓦解。封建经济的快速瓦解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大量的失业人口变成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便成为了阿拉比人与西尔凡尼亚帝国政府之间,产生冲突的导火索。
这简直就是一定的。因为贫穷和饥饿而丧失了理智的阿拉比平民们,或者开始进行反政府的暴动。又或者干脆的开直接的反对西尔凡尼亚。破坏西尔凡尼亚的货栈码头设施,杀死西尔凡尼亚的商人,又或者想要破坏西尔凡尼亚的远洋货轮。而前者,暴动的增多,也使得阿拉比的王公贵族们更加不满。
那些富商们也埋怨帝国抢走了他们的生意。毛拉气愤西尔凡尼亚的商人们信奉异端。还有不少上一次大远征时期的老不死的,他们怒斥西尔凡尼亚帝国,是西格玛帝国……额,好吧,这里稍微有点误会。人还是那些人大概没错。但是政府却完全变了。不过要指望一个处在中古时期,与自己没什么交集的国家分清楚对方的“政府”与“国家”的不同,也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了一点。特别是在阿拉比的识字率低的令人发指的情况下。
上面所说的诸多事情,如果有心挑起纠纷的话,只要随便拿出来一个,就可以当做是宣战理由——帝国的人民遭到了杀伤,帝国的货物遭到了洗劫,帝国的信仰遭到了侮辱……更何况这些事情还一口气全都出现了。到最后演变成了无知愚昧的阿拉比自上而下的,全面的对帝国的抵制。到这个阶段,帝国才真的发出了怒吼声,准备武力介入……这让我自己都不得不感慨。到底是过了三十岁了,脾气就是变得好了很多了啊。
于是在焚烧了帝国的货物,国旗,杀死了不少无辜的跑买卖的商人和更无辜的学徒工之后。阿拉比人幻想的好日子并没有重新恢复。情况变得更糟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