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百二十六章 嫌弃(2 / 4)
得蛮.却是十分心细,又肯学,做出来的小点心很是受太夫人喜爱.这次就把她派去了.
而陈老爷子多抱重孙子的美好愿望却要暂时搁浅.因为陈之航太忙碌了,弄不好今年底之前都回不了东河村.
他的那本长达近百页的奏折由林侯爷帮着递了上去,不出意料地在朝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皇上,阁老,户部官员都传阅着看了,连国子监的蒋祭酒都借着看了一遍.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皇上及懂行的官员看的是文章的内容,而蒋祭酒纯粹就是看热闹的.看的是文章的行文格式.
皇上果真对这两种高产,香浓的麦子和水稻极感兴趣,亲自在金銮殿上招见了陈之航.亲耳听了他的禀报后,又提了些诸如地域,温差对产量及口味的影响等问题.后多位大臣也提了一些相关问题,陈之航都一一解答了.
本来陈之航就全程参与了这两样农作物的育苗,栽种,并且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了它们的各种习性,再加上又得了林家祖孙三人及郑院长这些熟悉皇上禀性的人的提点,大概猜到了皇上习惯从哪方面问问题.所以准备得极充分,可以说对答自如.
陈之航的表现令皇上十分满意.觉得这样的人才咋没有考进士,若是当了官.肯定是个务实的好官,于国于民好处多多.比那些只知道做文章的酸儒强多了.
江又梅不知道此时皇上的想法,若是知道了,一定会说他的思想先进,意识超前.若是天朝古代多几位这样务实又不遵循守旧的封建帝王,说不定工业革命会从天朝发起.
而有些比较懂行的司农官员提出了些太过专业和具体的问题,陈之航就不太清楚了,又把殿外候着的孙大强宣了上来,让他回答.
孙大强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这第一次进京.他看到皇宫外站着的卫兵双腿都有些打颤,现如今却真的进了金銮殿.他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好半天才把话说清楚.建仁帝看他吓破了胆,还笑着安慰他不要紧张,慢慢回答问题.
这让孙大强后来跟他的家人及乡亲说起这个经历的时候,都会感动和激动的流泪,"皇上,仁慈啊.对咱们这样的泥腿子都是如此体恤."
之后,皇上责成户部下属的司农署主要负责推广和执行,同时又专门为陈之航量身定了个职位叫兴农主事,归司农署管.是个正七品的官,也是半官半商的形式,有事的时候必须去衙门协助司农的官员推广农业管理或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