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只有经济基础是不够的(2 / 3)
企业本身都很小,在竞争中没有什么优势,如果可以把各个小企业整合起来,那么资金呀,人力资源呀很多都可以共用,这样的企业可能实力会增强很多,有利于今后发展,这也是我赞同乡内企业联合的根源。”
听到这里陆秋原放下心了,至少廖胜堂没有直接走到自己的对立面去,而且是个心里有想法的人。
如果用后人的眼光看,廖胜堂的建议很是合理的。
奈何,如今提出来是很难实施的,甚至在未来十几年内实施起来都是很困难的。当前一些激进派觉得把国企私有化就是推进改革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倒卖国有资产,而反对派则扛着国有大旗片刻不肯放松,所以在一九八七,廖胜堂的观点根本没有市场。
陆秋原更不会在这个时候赞叹廖胜堂注定不能成功的观点。
“廖叔叔,您觉得谢书记这样的做法如果实施了对咱们全乡的工业发展,真的会有好处么?”陆秋原笑着问。
“难道你有不同意见?”
“现阶段而言,企业没有充分的自主性,很多时候乡里的企业不得不听谢书记的指挥。廖叔叔,你认为谢书记懂得经营么?”陆秋原没有回答廖胜堂的问题,而是把皮球踢了回去,“同样,您刚才说的这种模式,会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当行政干涉渗透到企业里,企业将失去自主性导致活力丧失,后果不堪设想。”
听了陆秋原的话,一时间让廖胜堂陷入了沉思中。
眼前就有谢权为了收拾陆秋原,琢磨出来这样一个企业整合的黑招,加以威逼利诱,下作了点儿。一个为一己之私动辄就改变政策的人,能搞好经营么?鬼才信他。
陆秋原看着神情专注的廖胜堂,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搞集体经济也不是没有一定道理,不过不是谢书记的这个搞法。”
陆秋原前世的记忆中,可是有许多农村集体经济大发展的鲜活例子。华夏境内,搞集体经济富得流油的村子还少么?关键看这个事业是由什么人在做!当然,敢逆流而上还需要更多的勇气,这是一个属于大包干的年代。
在陆秋原与廖胜堂长时间的交流中,小萝莉廖翠玲则安静地待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二人。她就想不明白了,怎么她的小原哥哥和古板的爸爸聊天也能聊得来,真是奇怪了去了。
小原哥哥可真本事呀,年纪还这样小,连无所不知的爸爸都让他给说得一愣一愣的。顿时,廖翠玲的眼睛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