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部分(3 / 6)
父母双亡孤苦伶仃,长这么大也没人帮着说媒,他也不能老原地踏步啊,索性就进了城,他要求不高也没什么传统观念,找个贴心的女人过日子就成,凭着手头上的一把厨艺,也成功在酒楼里混了个厨子,拿的薪水也还可以。
探春的脂粉铺子正好在尤三姐夫婿所在的酒楼的斜对面,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接触,俩大龄男女都是爽快人,几个照面一打就把这事儿给定下来了。
后来,尤三姐和她相公一起凑了钱盘下了一个小酒馆,俩人一个厨艺担当一个算账小能手,再加上尤老娘和尤氏的帮衬,小饭馆生意倒也红火。
尤三姐生了俩孩子,都是男孩。她和丈夫和尤老娘商量后,决定把其中一个过继到尤氏名下,就跟着她们母女仨姓尤,反正都是一起养,不过多了一个母亲罢了。
再者,尤三姐对尤氏这个大姐始终怀了一份愧疚,当年要不是她们,尤氏也不可能被休弃,这到底成了尤三姐心中的结儿。
尤氏在得知这消息后喜极而泣泣不成声,似是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么个运道,以后老了老了还能有个儿子奉养。
说实话,尤氏早就不怨尤老娘她们了,她在宁国府过得也就那样,除了吃好喝好穿好啥都缺,再者她又不是大家闺秀,那些个管家啊账本啊她见着了是真头疼,有心无力啊!
人啊,最怕的还是精神上的空虚,贾珍又是那么个浪荡惯了,她早就受够了那种日子,被休弃也算是一种解脱。
尤氏抱着新鲜出炉的儿子,满脸慈爱的哼唱着摇篮曲,这样的日子就很好啦,至少是适合自己的!
第73章 正文完结第一弹 …
近日不断有大臣上奏, 流民失所, 饿殍遍野, 恳请徒琛派人前去赈灾救济。
此去路途遥远,车马劳顿是必须的,况且看目前情况就知道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旱灾,背后定是有小鬼作祟。
这些大臣皆是老奸巨猾, 官腔一个打得比一个敞亮,你推我诿,快到午时了也没吵吵出个结果。
这个时候, 最前排的贾瑜倒成了整个朝堂的亮点。只因他一言不发, 只偶尔眨着眼睛,水光扑面而来, 潋滟得刚刚好。
徒琛之所以能忍得了几十个大臣唧唧歪歪如同鸭子般的声儿,大抵也是因为贾瑜秀色可餐的缘故。
冷不防出来个愣头青,直言让国师去岂不是更好, 朝堂瞬间寂静。
这个愣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