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2 / 13)
都能在这里得到平等的对待,但另一方面,也确实证明了秦国本土文化的不济。
为了秦国的未来考虑,嬴政可以说是非常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但事实上,现状并不是一天就能改变的。
正比如他们手下的渭南,就算这里开禁,想要繁荣起来也需要漫长的时间,秦国本来就不是商贾大国,更不要说老秦人固执,除非是被法律逼迫,习惯了咸阳渭北大市的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到渭南的,要不人蔡泽原本订下的开发渭南计划也不会是让农民到这里来耕种,然后将国人迁徙一部分来此繁衍生息。
只有这样,才能最快让渭南热闹起来。
但这种热闹却不是嬴政他们想要的热闹。
吕不韦清楚,如果仅仅是将渭南作为另一个咸阳大市来开拓,想要达到可以盈利的规模,也需要到五年之后。
这五年,是等不起的,如果不能迅速将这块地方盘活,那只能证明他的新政是错误的,有无数的人会在他身上踩一脚,歌颂曾经秦国政策的美妙之处,更不要说是顽固的宗亲,他们可没有嬴异人那么好说话。
都是些豺狼虎豹。
叶孤城清楚、吕不韦清楚,甚至嬴政都清楚。
渭南开禁,必须一炮即红。
要不然,嬴政也不会提出主推渭南的山水风光啊,如果不以此作为卖点,这地方根本就没有红起来的可能。
想要吸引国人到渭南,山水风光就必须保留下来。
但就算保留下来,也只能吸引到国人与外国风雅的公子哥,作为嬴政与吕不韦产生最大分歧的点,灞河边上的学宫究竟是官学还是私学,到现在都僵持不下。
双方各自有理,也各自有缺点,谁知道该听哪个的?
然后作为智者默默观望的叶孤城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公私合营,如何?”
“公私合营?”
无论是嬴政还是吕不韦都被这个新奇的词震撼到了。
什么意思?
叶孤城道:“按照秦国的法律,国库中的钱不能用于农事与民事之外的任何地方,想从国库中出钱建学宫,实属不易。”
两人都点了点头,这才是他们纠结的根源。
叶孤城道:“但如果冠秦国学宫的名头,钱却不是官府出,岂不是越过了法律?”
吕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