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不生事端(2 / 4)
本实现,那个E1系统,根本没在哪个电厂、变电站中实现过,一切都是理论和试验环境上的,IEC的评测也明确是“试验中”,而非“实践中”。
当然这也没什么去质疑的必要,这里本身就是最前卫,最尖端的技术交流,需要的就是投石问路,引路,开路。
张逸夫的报告最后落实在E1上,如今恒电也参与到了北漠电厂的设计工作中去,与ABB西门子等厂家共同合作,在建设阶段,就会统一很多事项,后续的实际自动化建设中,也有统一的计划,一些设备难以统一的接口,也在接洽与商讨方案中,不过最关键的通信问题,PRO已经完美解决了,他也同样遵循着IEC的通信标准,在未来自动化标准制定过程中,无论是PRO在电力自动化中首次大规模应用,还是恒电的E1系统的落成,都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发言结束,众人大约有半分钟没有说话,基本都是在消化他所说的东西。
这些设想,实际上早有人提出,只是当时的技术环境还不满足,甚至现在也不一定满足,否则西门子之类的家伙早就会搞了。
但现在一个中国人说自己把这些东西都串起来了,说的有模有样,很多细节和解决方式都具有启发性,这实在难以理解。
不如暂时忽略“中国”这个事实,放下这层有色眼睛,就当这个报告是一个技术领先国家说的,尝试去接受它,研究它。
坐在靠前位置的一位成员率先抬了抬眼镜,看了眼张逸夫的会议名牌后说道:“张先生说的很好,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机会见识到E1的雏形,请问在做有人有幸参与么?”
施罗德与当时在场的加拿大人同时举手,而后施罗德示意你说吧,我不说了。
加拿大人点头道:“当时我在场,E1的表现确实很惊艳,即便那只是在试验室里,但出色的系统性能已经被证实了。落到实际建设上,很多硬件设备恒电都会采取进口方式,与各大厂商合作,在当时的说明中,已经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至于这次报告的要点——现场总线技术,在E1投产之前,确实还无法得出有效结论。”
“是的。”张逸夫笑道,“虽然我有100%的信心,一切设计上的难点都已经攻克,但PRO总线标准是否能够高效稳定的进行支持,依然要看投运后的效果。”
“这点大家请放心。”施罗德连忙说道,“PRO标准已经在工业控制中有过丰富、全面的应用经验和基础,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